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车务中介管理“驱逐”转为“疏导”挂牌服务
2010-02-21 10:34:4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慕海燕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1日讯 “大哥办什么手续?”“大哥,我们什么都代办,您来办什么的?”只要开车进入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管处大院,还没等下车,就会被三五个甚至六七个人围住,让你寸步难行。

  这种场面,经常出入车管处的人已司空见惯。“围追堵截”的这些人都是“中介”的,他们专门代办新车落户、过户、报停、复驶、补证、车辆延期等相关业务,靠着车管处“混饭”。但是从春节前开始,车管处门前、院里突然安静了。“中介”们一改往日的围堵做法,开始统一着装,文明“中介”。

  日前,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务管理处与哈尔滨市机动车驾驶员协会联合对车管处里的“中介”进行规范管理,由原来的“驱逐”转为“疏理”。市驾协刘刚会长说:“我们依据有关法规,遵循市场规律进行管理,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让车务中介变混乱为有序,让前来办事的车主由烦恼变省心。”

  中介代办:有需求才有市场

  据了解,车管处门前的“代办”由来已久,因为车辆落户的手续繁杂、程序较多,一般的车主很难弄得明白。再加之目前哈尔滨市每天有二、三百辆机动车落户,有时为了办一项业务要泡在车管处两三天。而“代办”的中介机构,对于所有业务所有流程都非常熟悉,常常是市民自己办理需要排队等号一两天的业务,在“代办”手中两个小时就搞定。

  据了解,根据所代办的业务不同,“中介”一般收费50元到400元不等。前去办事的市民图的是花钱买个方便,而“代办”打出的正是这个“快捷方便”的招牌,有需求就有市场,这种中介也就存在着发展的空间。

  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由于很多“代办”人员素质低下,不仅对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市民进行“围堵”,还常在业务大厅里与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车主发生口角。很多人还随地吐痰、吸烟,严重破坏着业务大厅的环境卫生,大家对他们都怨声载道。据市车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交警部门也曾下力度进行了清理,可是对方实行“迂回”战术,交警部门人力有限,清理只能是一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鱼龙混杂:300余家中介良莠不齐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每天聚集在南岗区健康副路车管所一带的代办中介机构有300余家,大都是些二手车行兼具此项业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任何代办资格的“黑中介”。

  据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管处于处长介绍,目前车管处的占地已经严重满足不了市民需求。城市机动车的增容速度让车管处的业务大幅增加,为了保证业务大厅的正常秩序,现在有部分交警不得已只能在活动板房里办公,冬季就靠电暖气取暖,车管处院内的停车位也存在严重不足。

  记者在车管处办公现场看到,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很多车主由于对程序不清楚,经常出现准备材料不齐全,或是不了解流程排冤枉队的情况。正因为如此,正常一天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出现需要跑两三天的情况。客观事实如此,所以尽管很多市民对于活动在车管处的“代办”怨声载道,认为他们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秩序,但同时又依赖于他们,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车都买了,就不在乎多花上这几百元钱,图的是省心。

  变堵为疏:管理方法大转换

  哈尔滨市机动车驾驶员协会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与车管部门联合开始对车管处里的“中介”进行疏导。既然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市民有需求,而“代办”又的确在收取一定费用的情况下,能够帮助车主快捷地办好相关手续,那么为什么不能把他们统一组织起来,让这种服务有序地进行呢?

  据了解,新的组织协调方法变过去的“清理”为“疏导”。市驾协先对活跃在车管处附近的所有中介进行调查,去除无手续的“黑中介”后,还剩200余家。“我们再从这200余家中介机构里二次精选,最后审核出77家‘四有’中介,就是有营业执照、有固定经营场所、有固定联系电话、有稳定从事车务代办业务人员。然后我们对77家中介机构的主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考核,内容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车务办理的程序,最后核发了188个‘车务代办员上岗证’。”市驾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在车管处业务大厅看到,上岗证上有照片、编号、姓名、单位等几项,代办员必须佩戴上岗证,着统一红马夹,车管处才受理其代办业务。

  车管处于处长告诉记者,从2月8日起,车管处在大厅三楼单独为“代办”开设了4个窗口,市民自行办理相关业务的在一楼大厅办理,委托代办的在三楼,分开进行互不干扰。他们还将根据实际的运作情况对窗口进行动态管理,如果市民认可这种规范中介,代办业务增加的话,他们还会根据情况增设代办窗口。

  自管自查:中介主动成立“纠察队”

  目前车管部门为审核通过的77家中介设立专门的服务区,车管处内活动的“中介人员”都穿着醒目的“红马夹”。在“红马夹”的办事区域———三楼大厅,车管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不着装不佩戴上岗证,一律不受理业务”的规定。车管部门和市驾协也正在进一步完善对77家中介188名代办人员的考核打分制度。刘刚会长说:“目前这77家中介并不是永久性的,日常的打分评比,将直接参与到年底的考核,不合格就撤换。”

  记者了解到,目前被排除在“正规军”之外的中介仍然“蠢蠢欲动”,车管部门与市驾协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车务中介们也自行成立了“中介管理”的自治队伍,一方面清退“黑中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方面时时自查,不断规范自己的代办行为。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