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2月23日讯 粮豆薯总产218.4万吨、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5610元、增长15.8%;完成通村公路146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0处,改造泥草房8802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业人口51余万人,保障农村低保人员4.4万余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550余万元……
2009年,黑河市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步伐,新农村建设不断传来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新思路描绘新蓝图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短短的5句话、20个字,意味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课题。
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地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立足市情实际,着眼长远发展,以科学系统的规划为先导,探索具有黑河特色的建设道路和建设模式。
我市确定了“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的思路,按照“因地制宜,结合村情,注重民意”的原则,制定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第二批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意见和试点方案,把新农村建设试点与城乡一体化和场县共建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员单位,根据各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制定《黑河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9年工作任务分解》,与各县(市、区)签订了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责任状。同时,建立健全了“市里指导、部门配合、县上组织、乡镇主抓、村屯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调动各乡镇、部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试点发挥新效应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这是我市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2009年,我市共确定新农村建设第二批省级试点村59个,其中省级重点示范村3个、省级示范村11个,整乡推进试点乡1个。为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水平,积极打造一批省级示范样板村,我市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省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投专项资金1155万元,各级帮建单位落实帮建资金276万元。为增加农民收入,孙吴县胜利屯村投入资金100万元建成獭兔饲养基地,通过“公司+农户”方式运营,为农户提供种兔、技术、饲料、统一防疫等服务,有效带动了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北安市省级示范村赵光镇东丰村聘请黑龙江省东升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新村进行全面设计;城郊乡建民村依托自身的良好环境,积极引进外商企业神华砌块商家入住,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典型示范。
新建设带来新变化
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持续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去年初以来,我市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入实施“双增”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效地推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
收——粮豆薯总产量达到218.4万吨、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增长15.8%;路——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465公里;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0处,解决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能——完成新增联户沼气1000户,养殖示范小区21个;房——改造泥草房8802户、63.6万平方米;学——新确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13所,新增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共150余个;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业人口51万余人,保障农村低保人员4.4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550余万元;乡村文化和文明——完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初期建设工作,新建80个农家店,广泛开展“五比”、“四不说”活动,组织开展文艺会演、篮球、象棋等活动,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得到较大丰富。
我们熟悉的黑土地,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发展的农业、和谐的农村、新型的农民,一幅美好的图画在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显现。黑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抒写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壮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