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5日讯 14年前,孙老太的女儿在上班途中,拾到一只流浪狗,带回家后,转交母亲收养。
从此,这只流浪狗与孙老太和老伴儿朝夕相伴,两位老人视它如宝贝,对它爱护有加。
一年前,这只流浪狗因病死亡,令两位老人伤心不已。
如今,流浪狗已经离开一周年,两位老人希望用祭祀的方式,表达对它的思念。
采访中,多数市民对这种做法表示不理解。
报料
有人树下祭狗
2月23日9时许,有读者报料称,让胡路区乘风广场的一棵树下,有人在祭狗。
随后,记者赶到现场,看到一对老夫妻蹲在一棵树下。
在两位老人前方的雪地上,铺着一张蓝色塑料纸,塑料纸上面,摆放着糖果、饼干、火腿肠、栗子、橘子等食物,老头手里拿着菊花,表情显得很难过,老太拿着写好的“祭文”,含泪朗读。
“宝宝,今天是你离开一周年的日子,我们来到埋葬你的地方,带来了你爱吃的食物,祝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更好,如果有来生,希望我们还可以聚在一起……”
记者了解到,老太姓孙,今年62岁,老头姓刘,今年67岁。
得知记者的身份和来意后,孙老太说,她和老伴儿正在祭祀宝宝,宝宝是他们家养的一只西施犬,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3年。
一年前的今天,宝宝因病突然离去,她和老伴儿都很悲伤。
在这一年里,孙老太和老伴儿非常想念宝宝。
如今,宝宝已经去世一周年了,她和老伴儿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宝宝的思念之情,也希望以此提醒身边的人,要爱护小动物。
回忆
从拒收到疼爱
孙老太告诉记者,宝宝是只流浪狗。
14年前,孙老太的女儿在上班的途中发现了它,见这只狗身材瘦小,模样可怜,便把它带回了家,取名叫“宝宝”。
由于工作繁忙,孙老太的女儿没有时间照顾宝宝,便把它交给母亲收养。
孙老太本来就不喜欢狗,又见宝宝的毛有很多疙瘩,觉得它很脏,便更不愿意收养它。
见母亲不肯收养宝宝,孙老太的女儿当即流下眼泪,没有办法,从小宠着女儿的孙老太,只好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在有宝宝相伴的日子中,孙老太逐渐对它产生了感情,宝宝很通人性,这让孙老太和老伴儿对它十分疼爱。
孙老太告诉记者,每当她和老伴儿吵架,宝宝就会不高兴,冲着她和老伴儿各叫一声,以示抗议,每当此时,她和老伴儿就会停下来,忍不住想笑,哪还顾得上吵架,心中的气早消了。
有一次,宝宝走丢了,孙老太和老伴儿急得要命,找到凌晨也没找到。第二天,天还没亮,孙老太突然听到楼下传来几声狗叫,她马上精神起来,这不是宝宝的叫声吗?
把宝宝抱回家后,孙老太才松了一口气,此时,她才知道,宝宝对自己有多重要。
宝宝喜欢吃牛肉,不管牛肉的价格有多贵,孙老太的老伴儿都会买牛肉给宝宝吃,从小喜欢吃牛肉的他,自己却舍不得吃。
痛心
爱犬因病死亡
2009年2月23日下午,孙老太发现,躺在地上休息的宝宝突然咳嗽起来,随后又大口地气喘,表情十分痛苦。
孙老太赶紧将宝宝送往宠物医院,结果出人意料,宝宝因突发性心脏病,医治无效死亡。
望着宝宝的尸体,想起它往日可爱的模样,孙老太不禁潸然泪下。
孙老太的老伴儿对记者说:“你看我这个大老爷们,都跟着哭了,我们全家都很想念宝宝。”
孙老太买来一个铁箱子,为宝宝穿上新做的衣服,将它装进去,在乘风广场的一棵树下,花钱雇人挖了一个坑,将宝宝埋葬。
失去宝宝的日子,两位老人十分痛苦。
本以为时间久了,对宝宝的思念会变淡,可是,在宝宝离开一年的时间里,孙老太和老伴儿对宝宝的思念有增无减,总希望它能再回来。
争议
市民看法不一
对于孙老太和老伴儿“祭狗”一事,市民的看法不一,多数市民对此表示不理解。
家住东风新村的陈先生说,狗通人性,是人类的好伙伴,狗与人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产物,狗主人和狗和谐共处了13年,狗死了,祭祀一下,无可厚非。
家住让胡路区的张先生说,狗和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狗死了,主人对狗像对待祖先一样祭祀,荒唐。
家住龙凤区的赵先生认为,祭狗,是主人表达对狗的一种思念方式,没养过狗的人根本体会不到养狗人的心情。
读者朋友,您对文中主人公的做法怎么看?欢迎致电本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