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人通过电视购物购买的手机。
黑龙江新闻网讯 连日来,本报报道了许多市民通过电视购物购买手机,不料却纷纷掉入消费陷阱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3月3日,哈市市民张景荣大爷带着他不久前刚刚通过电视购物购买的一款手机来到报社,“我的手有残疾,拨打电话非常不方便,当时看到电视购物节目宣称这款手机只要一晃动便能拨号,觉得很实用,可是手机邮来后却发现,无论怎么晃动都打不了电话。”
张大爷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是一位退伍转业的老军人,曾经在一所兵工厂工作。有一次突然发生爆炸,将他左手除了中指以外的其他四个手指全部炸掉,眼睛也受到了损伤,属于六级伤残。
去年9月4日,退休的张大爷通过电视购物看中了这款手机,当即拨打电话购买了该产品。
几天之后,张大爷收到了从漳州市发来的一个快递包裹,张大爷当即支付了499元的手机款和39元的邮费。可是当他拆开包裹后却大失所望,因为这款手机不管怎么摇晃,根本就拨打不了电话,即使用手操作触摸显示屏也很难将电话打出去。老人非常生气,当即按照盒子上提供的售后维修电话拨打回去,可是对方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反反复复折腾了几个月都没结果,后来,干脆不接他的电话了。
无奈,老人拿着手机来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检测,确定该款手机是假冒产品,其手机背面标注的进网许可证都是假的。经过仔细检查,张大爷发现在手机的电池和充电器上都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显示厂家为深圳市一家数码科技公司,但是拨通电话后,该公司否认老人使用的手机是该公司生产的,并表示是有人冒用其名称生产假冒产品。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