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享受生活,快乐消费。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大到房屋买卖,小到乘车吃饭,我们的生活与消费息息相关,但随之而来也引发了大大小小的消费问题,买到伪劣商品、遇到闹心服务,每每闹得消费者堵心窝火、身心疲惫。每逢“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都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快意的一天,也是无良商家最为提心吊胆的时刻。可每天层出不穷的消费问题岂能是一天“3·15”就能全部解决的?维护消费者权益,是一场持久战。因此,本报借这个“3·15”契机,今起正式推出“生活3·15天天在身边”固定专栏,本报记者将每天关注您的消费投诉,为您消费维权支招,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为改善整个消费大环境共同努力。
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消费与服务”,而哈市市民赵女士在消费过程中,不仅没有得到服务,就连消费的权利也被取消了。日前,赵女士致电本报,讲述了她先后在哈市两个“妆妃爱”美容美发店办理贵宾卡,结果预付款没用完,就遭遇店铺突然停业的闹心事。
美发卡消费一半店没了
据赵女士介绍,她先后在“妆妃爱”受骗了两次。
从2005年开始,她在南岗区长江路龙塔一楼“妆妃爱”美容美发店定期剪发、烫发。这家店是一名韩国人开的。为了在每次美发时得到优惠,她办理了贵宾卡,并且往卡里存了3000元,没想到2008年年底再次去做头发,却发现这家店关门了,而她的贵宾卡里还剩下1500元没有消费。“‘妆妃爱’的门上贴了联系电话,我打电话过去,理发师告诉我‘妆妃爱’停业了,会在一两个月后再开店。此后的一年多里,我多次联系理发师,可理发师说韩国老板没和他联系,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开门。”
记者按照赵女士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理发师王先生。据王先生介绍,龙塔“妆妃爱”老板确实是一位韩国人,2009年由于拖欠房租停业,老板回国了,重新开业的事情一直遥遥无期。“店里停业后,很多办卡的客户都给我打电话,可我也无能为力。”王先生表示。
美容卡用了五次又被骗
2009年“五一”前后,听朋友介绍,赵女士又在黄河路上另一家同样名为“妆妃爱”的美容美发店办理了3000元美容贵宾卡。“黄河路这家‘妆妃爱’是一位女老板开的。因为是不同老板,我根本想不到又会受骗。那里每次做脸约200元左右,我只做了5次,可是去年11月份的时候,我再次发现,这家‘妆妃爱’同样又关门了。而拨打该店的电话,却发现电话号码根本不存在。”赵女士气愤地说。
记者见到了同样在龙塔“妆妃爱”办理了美发贵宾卡受骗的市民孙女士,她告诉记者,她的卡没有消费完:“消费者花了钱却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商家在收到钱后就溜之大吉,这是明显的欺诈。”孙女士表示。
消协:预付卡陷阱多
对此,黑龙江仲法律师事务所阎兆明律师认为,此类商家的做法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消费者可以以商家欺诈的名义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或以商家诈骗的名义向公安机关报案,但诈骗数额应达到立案条件。
谈到此种现象,哈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林安林表示,市民赵女士、孙女士的消费行为被称为“预付消费”。“预付消费”是指顾客预先向商家交付一定额度消费金额就能以类似整存零取的方式享受到服务,有时还可以获得商家的额外优惠。而商家可一次性预收顾客的钱款,相当于有了一个固定的客源,所以预付消费在相关行业尤其在服务行业相当盛行,可也引发许多问题。目前办理了预付消费卡后,商家服务水平下降,突然“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林安林副秘书长建议,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商家,要对长期或高额回报保持警惕,服务期限越长,回报数额越高的预付消费往往风险越大;要掌握预付约定消费的文字凭证,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林安林还建议,此种“预付消费”应引入银行对预付卡资金作为第三方监管,发卡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以自身财产作为担保,并赋予债权人优先偿付的权利。这样消费者消费前,就可以查看商家是否有此资质,买个“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