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3月16日讯 几天前,家住道里区安化街127号的独居残疾人鲍立生上厕所时不慎摔倒伤了脚,邻居江德昆知道后每天都到他家,搀扶他上厕所大小便。每次到鲍立生家,江德昆都会熟练地挪开房门前一块砖头进屋。14年来,江德昆来鲍立生家已无数次了,每次进门他都要重复这个动作。
邻居让独居残疾人建立起“活着”的信心
鲍立生今年60岁。6岁时,他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一级肢残,他的父母因无法面对一个一辈子都需要他人照顾的残疾孩子而整天争吵,最后离异并分别去了外地。鲍立生从此便和年迈的姥姥、姥爷一起生活。
虽然行动不便,但鲍立生从十几岁起就学会了做饭、干家务,渐渐地,能够照顾年迈的姥姥、姥爷了。1996年,姥姥、姥爷相继因病去世,鲍立生也因颈椎病、脊椎病、风湿病等多种病症并发瘫痪在床。
想到自己从此要靠别人照顾,鲍立生绝望地服药轻生,幸亏邻居们及时发现把他送到医院抢救。邻居们留下一句让他不忍再轻生的话:“你失去亲人不要紧,我们这些邻居从此就是你的亲人!”从那时起,众多邻居承担起了照顾鲍立生的责任。
一日三餐,有人送家中;起居卫生,有人全负责
安吉社区的工作人员换了好几茬儿,可他们始终轮流每天给鲍立生送饭。邻居张明田每天为鲍立生做好早饭送来;邻居杨大姐经常在中午给他送饭,平时,只要是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她都想着给鲍立生送去一碗。
江德昆是鲍立生的“专用理发师”,自从鲍立生瘫痪在床,他除了平时帮他家收拾卫生外,每个月月初都准时前来帮他理发———14年来,没有间断过一次。
李亚彬经常去鲍家帮助洗洗涮涮,帮助他翻身、按摩。每天一下班,李亚彬连自己家都不回,总是先到鲍立生家看看;邻居魏春滨、陈春江几乎每天都去鲍立生家一次,帮他换洗衣服、照顾他大小便;每逢年节,邻居们更是相约到鲍家帮助打扫卫生,购置好所需的节日用品后才去忙自己家的事。
邻里关爱:14载“不锁门”诠释世间真情
14年来,照顾鲍立生的人数不清。只要他生病了,安吉社区主任张玉琴就为他找来医生并送来药物;每到过年,社区党员们就为他送来亲手包的冻饺子;地段医生定期上门为他看病、送药;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得知他的情况后,年年定期前来照顾他……
因每天进进出出的人太多,鲍立生瘫痪在床又不能下地开门,每次邻居们走时都不把门锁上,以便下一个来照顾他的人能进来。怕房门被风刮开,邻居们在鲍立生的家门口放上一块砖头,只要将砖头挪开,就能打开他家的房门。
走进鲍立生的家,屋内整洁干净,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独居残疾人的家;看到神清气爽、发型利落、穿着整洁的鲍立生,你很难看出他是一个因多种病症并发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目前,在邻居们的精心照顾下,曾经一度瘫痪在床的鲍立生已能坐起来,身体状况好时,他还能站起来走几步,曾为鲍立生看过病的医生都说这是奇迹。
自强不息:力所能及回报社会关爱
面对无数好心人的帮助,鲍立生选择用自强自立来回报他们。最初几年,他身体状况好一些时,曾义务为邻居们制作大提琴20多把、小提琴10多把。后来,因他行动不便,再制作提琴十分不易,他就把手艺传授给了他的邻居。
多年来,通过看书、上网,他还学会了给电脑装程序、刻光碟等技术,邻居们无论谁家电脑坏了,只要找到他,他都义务帮助修理。
最让鲍立生高兴的是,几天前他过60岁生日时,社区人员和邻居们还为他送来一个生日蛋糕。当生日蜡烛点燃时,鲍立生激动得泪流满面,他感慨地说:“作为一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我从没想过日子会过得这么好,是爱心鼓舞我乐观地度过了每一个艰难的日子,让我独居的生活从未孤独过,我的世界充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