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0日讯 昨天,哈尔滨市交委会讨论通过了《2010年哈尔滨市道路建设项目交通统筹组织方案》,该《方案》对哈尔滨市今年已经开始和即将开始施工的各类项目及相关交通组织预案进行了全景展示。市政协副主席魏伟出席会议。
据了解,今年,哈尔滨市城市道路建设方面预计开工项目共计522项。工程施工期间需全封闭道路167条,半封闭或局部封闭道路84条。其中,一期工程从4月1日至6月10日,开工384项工程,封闭道路124条(段);二期工程从6月10日至8月1日,在建147项工程,封闭道路146条(段);三期工程从8月1日至10月31日,在建140项工程,封闭道路139条(段)。
十项保障措施缓解交通压力
《方案》中制定了十项交通组织保障措施:
统筹年度项目建设计划。按照保重点、保交通原则,对各部门提报的年度项目建设计划进行统筹安排,暂缓实施人防、管线等277项工程,从整体上减轻城区交通压力。
实行分批次分时段组织施工。综合考虑工期和交通需求,将道路工程分3个批次安排施工,重点区域、主干街路工程实行分时段施工,以分散交通压力。
科学调控交通流量。根据施工期间交通组织需要,临时新设单向通行街路20条、单双号通行街路26条和限行街路33条,二环路区域内实行“5减2”交通限流,临时调整公交线路67条。
提高分流道路通行能力。对分流道路上的12处占道市场摊区进行迁移;对存在破损隐患的84条分流道路提前进行加固维修,9处路口进行渠化改造。
优化施工工艺工法。对交通影响较大的下穿工程,采取逆作、倒边等工艺工法施工;对缺少绕行道路的主干路、重要交通节点工程,提前修建临时通行便道便桥。
广泛开展交通宣传。通过媒体提前向社会预告工程整体交通分流计划、单项工程具体分流方案和相关交通管制信息;印制并免费发放便民出行交通图和公交线路变更提示信息。
形成交通组织工作合力。市建设、交管、交通、城管、行政执法等部门围绕保施工、保交通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确保各项交通组织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营造全社会参与交通管理的良好局面。通过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向广大群众做好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重点工程建设、理解支持临时交通调整方案。
制定交通组织应急预案。结合“哈洽会”、“哈夏会”等大型活动举办及突发事件等情况,提前制定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交通组织预案,保证在紧急、特殊情况下做到有序应对。
加强交通组织统筹管理。由市交管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对今年涉及道路封闭的新提报项目进行联合审批,对交通影响较大的项目,均暂缓实施,以保证整体交通组织需要。
六类道路工程分别制定组织预案
根据交通影响程度和范围不同,有关部门将道路工程分为六类,并分别编制了交通组织预案:
重点街路工程。即需封闭城市重要交通主干道,对区域之间的交通产生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包括文昌高架桥建设、文政街打通、中山路和埃德蒙顿路—城乡路改造等4项工程。
关键交通节点工程。即影响城市重要主干道局部点位的交通工程,主要包括铁路街打通工程和兴路、通达街交通节点,保健路打通工程哈平路交通节点和香滨路打通工程中山路交通节点等4项工程。
区域性交通工程。即多项工程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对区域交通影响较大的工程,今年路改工程中有86项工程位置相对集中,可划分为12个片区。
地下管网工程。即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地下管网建设,对交通影响较大的工程,按照先急后缓、保证交通的原则,在各管线单位提报的281项工程中,选定急需建设且对交通影响较小的18项工程先行施工,均采取道路局部封闭方式施工,可保证交通需要;其余项目暂缓实施。
道路维修工程。主要是小修小补和道路结构局部补强和罩面工程,240项小修工程全部采取夜间施工,不封闭交通;84项局部结构补强和罩面工程中的30项工程采取夜间局部封闭、白天保证通行的方式施工,其余54项工程采取局部封闭办法,可保证车辆通行。
对主干路网影响较小工程。即工程相对独立、位置比较偏远、对区域交通影响较小的工程,计划实施的长江路和征仪路打通、群力哈西道路建设、出城口道路改造和高速路互通立交桥建设等工程,均位于城市二环路以外,通过局部交通组织即可保证交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