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统计局发布2009年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26 18:20:35 来源:大庆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6日讯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2009年大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大庆调查队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8年的3.1:85.1:11.8调整为3.8:81.6:14.6;油与非油经济比例由2008年的60.8:39.2调整为56.8:43.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例由2008年的83.2:16.8调整为78.5:21.5。

  居民消费价格由负转正,工业品出厂价格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增长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涨0.6%、居住价格上涨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77.2%,同比下降22.8%。

  城乡劳动就业稳定增长。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52.5万人,同比增长0.5%;城镇新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0亿元,同比增长13.5%。

  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9.4万公顷。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面积27.5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9.6%。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94.1万吨,同比增长17.1%。

  2009年,是全市经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原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不利影响,全市上下坚持“创建百年油田、壮大接续产业、建设宜居城市、构建和谐大庆,全力推进大庆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保速度、促发展”的主基调,坚定不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畜牧业继续承接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83.4亿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50.5%;实现畜牧业增加值40.3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0.4%。

  2009年畜牧业生产及产品产量

  林业生产稳定。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7.4%。完成造林1.25万公顷,全市森林面积2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0.6%。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渔业产值4亿元,同比增长6.9%;水产品产量5.1万吨,同比增长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675亿元,同比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6户,实现增加值1485亿元,同比增长10.5%。

  规模以上工业重点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增加值1035亿元,同比增长2.6%;石化行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同比增长63.5%;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同比增长61.5%;建材行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同比增长78.9%;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1.9亿元,同比增长68.8%。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609.04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20.62点。

  地方工业快速增长。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380亿元,同比增长60.1%,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2.7%。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的企业2488家,同比增长10.2%;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61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工业增加值168.2亿元,同比增长60.2%,占地方工业增加值的44.3%;实现利税39.4亿元,同比增长26.7%。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53.5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中省直企业完成投资378亿元,同比下降2.2%;地方企业完成投资375.5亿元,同比增长74.5%。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43.4%;第二产业投资512.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投资489.4亿元,同比增长15.9%;第三产业投资233.5亿元,同比增长50.9%。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3.8亿元,同比增长7%。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其中住宅28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6%。商品房销售额111.4亿元,同比增长55.5%。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强劲。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6亿元,同比增长30.2%。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7.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4亿元,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6%、27.4%和25.2%;按构成分,吃、穿、用、烧商品零售额分别为83.3亿元、84亿元、256.8亿元、7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31.5%、35.2%和29.8%。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在外需低迷、全国全省利用外资下滑的形势下,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出口5.7亿美元,同比增长8.8%;进口5.3亿美元,同比增长80%。利用外资有新进展,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旅游业日渐升温。2009年,引进建设北国之春梦幻城,建设完善连环湖、鹤鸣湖等景区17个,新增国家3A级景区3个。成功举办第二届湿地文化节,以缔结“连理同庆”城市旅游联盟为牵动,跨区域联合打造旅游品牌,扩大城市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6亿元。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985万人,同比增长19.2%,客运周转量9625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8.7%;全年公路货运量2773万吨,同比增长12.1%,货运周转量1540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4%;全年铁路客运量1027万人,同比下降1.6%,货运量1309万吨,同比下降1.7%。

  邮政电信业发展较快。2009年,全市邮政电信业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8亿元,增长10.6%;电信业务收入23.2亿元,增长7.8%。全年订销报刊45万份,同比下降19.6%;收寄特快专递59万件,同比增长1.7%;发送函件322万件,同比增长43.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7.8万户,同比下降4.4%。移动电话用户245.9万户,同比增长16.2%;互联网用户42万户,同比增长13%。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财政收入107.1亿元,同比增长5.4%。财政总支出144.9亿元,同比增长9.6%。地方财政支出142.5亿元,同比增长9.3%。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56.4亿元,比年初增加156.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334.9亿元,比年初增加50.3亿元;储蓄存款832.9亿元,比年初增加10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4亿元,比年初增加75.4亿元。全年货币净投放40.9亿元,同比下降44.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扩大到6.49万人,市区学生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比例达到81.5%、全国领先,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0121人。推进资源整合,撤并学校140所,新建扩建19所,优化了教育布局。93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新增省级示范高中3所。

  2009年,全市共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3项,获得资金支持4010万元;市本级安排科技计划项目98项,安排资金4500万元。目前,全市共有科研院所及分支机构83个,建成国家级技术检测中心(站)2个,省部级检测中心(站)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14个,省部级中试基地4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7%。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拥有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245万册,全年读者累计67万人次。拥有博物馆、纪念馆7个,文化馆、群艺馆5个。大庆歌剧院共接待国内外团体演出110场,观众11万多人次。启动“书香大庆”、“大庆之冬”、“激情之夏”、“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城市文化底蕴更加丰厚。数字电视用户16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99%和99.29%。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17家医院被评为国家级百姓放心医院,6家医院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6%。油田总医院住院三部、石化医院门诊楼主体工程竣工,市中医院新院投入使用。有效防控甲型流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全年共获得世界级体育比赛金牌3枚,国家级体育比赛奖牌32枚(金牌12枚、银牌15枚、铜牌5枚),省级体育比赛奖牌293枚(金牌143枚、银牌77枚、铜牌73枚)。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了林业生态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新建了肇源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5个,总面积为3047.7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燃煤锅炉房、化工气体的达标排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1天,优良率为98.9%,在全国环境空气重点监测城市中名列前茅。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280.2万人,净增人口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2.5万人,四县人口147.7万人。随着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全年出生人口26568人,出生率为9.60%。;死亡人口9338人,死亡率为3.37%。;自然增长率为6.23%。。

  十二、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0.8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92.8元,同比增长18.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7%、39.8%。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