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3条百岁老胡同“原汁原味”保留 共仅剩5条
2010-03-30 09:56:2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任清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30日讯 记者29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二期改造拆迁工作已于日前正式启动,绝大多数居民已顺利搬迁,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据介绍,二期工程改造范围内的3条百年老胡同将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

  记者昨天在道外区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二期工程拆迁现场看到,改造范围内绝大多数居民已经搬迁,工人们正在对一些近年来私搭乱建的棚厦进行拆除,而建于上世纪初的一些老建筑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记者注意到,在拆迁区域内一共有3条老胡同(巷),标志牌还高高地挂在胡同口的墙上。

  据介绍,在道外现存的近20条胡同中,形成于哈尔滨开埠之初的百岁胡同如今仅剩下5条。5条胡同中,“张包铺胡同”和“鱼市胡同”位于靖宇街以北,不在此次拆迁改造范围内,另3条胡同———“染坊胡同”和“仁义巷”、“新市巷”位于靖宇街以南,是连接南头道街和纯化街的小巷子,这3条胡同均在此次改造范围内。

  据介绍,道外区是哈尔滨市的开埠区,有100多年历史。由于开埠之初老道外居住的多是普通百姓,房子大都破旧、简陋,形成了许多小胡同。有资料显示,建国初期,道外的街道不到200条,其中约有六分之一是胡同或小巷。

  据了解,道外早期比较有名的街道还有延爽街和平原巷,修建于1870年,一街一巷相互平行。大约10年后,紧挨着延爽街北边形成一条与之平行的街,起名“桃花巷”。后来又有了被称为“裤裆街”的天一街,再后来出现了染坊胡同、张包铺胡同、仁义巷、新市巷等,算起来这些胡同都有上百年了。

  在老道外居住了60多年的刘大爷家此次也在搬迁范围内。提起道外的老胡同,刘大爷感触很深。刘大爷说,他从小就在道外的大杂院里生活,虽然这里的老胡同看上去都很破旧,但他和住在这里的居民对这些小胡同都有很深的感情。这些小胡同、小街巷是老道外、老哈尔滨的见证,是原汁原味的城市文化。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