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30日讯 走进103岁老人郑振华的家,老人的女儿正在为母亲梳理头发,女儿于海荣告诉记者,最近一年来,母亲一般都躺在床上休息,但是吃饭或家里来人的时候,母亲一定会坐在轮椅上,看着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感受着四世同堂的幸福。
郑振华出生在1907年的阴历五月廿一,老人生育了很多孩子,但存活下来的只有女儿于海荣。在女儿3岁时,老人的丈夫就去世了,从此养家糊口的重担都落在郑振华身上。农活、家务活、针线活,在女儿的记忆中,母亲一直都在劳动,但从来没有怨言。
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在她退休前从没做过一次饭,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母亲在做,母亲总说,人需要锻炼,而她锻炼的方式就是做家务。在老人90多岁时,还背着孩子们擦地板,晚饭后偷偷溜进厨房将碗筷刷洗干净。
于海荣告诉记者,母亲长寿的原因,与她良好的心态和不停地劳作有很大关系,而除此之外,家族的遗传基因和和睦的家庭氛围也非常重要。据介绍,老人的两个侄子去世时分别是100岁和97岁,而她的哥哥在过去物资缺乏的年代,去世时也是80多岁。在家里,所有的孩子都是郑振华带大的,他们对姥姥和太姥的感情都很深,一回到家里就要拉着老人唠心里话,此时的郑振华总是非常欣慰。
老人爱吃甜食,每次吃粥都要加很多糖,有一段时间,老人看着家里的麦乳精没有人吃,而味道又很甜,所以没事她便冲上一杯。不长时间,女儿发现母亲又白又胖,她认为这种胖并不健康,也就没再让母亲吃这种“补品”。据介绍,在老人年轻时,能吃饱饭就很知足了,谈到营养保健,还要在日子逐渐好起来以后。从70多岁起,老人每天都坚持吃鸡蛋、蜂蜜、牛奶,女儿也坚持每天煮一碗水果给老人补充营养,而其他的饮食,都与家人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