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讯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是哈尔滨市今年确定的城市整体规划,这使得松花江的保护、开发、建设再度引人关注。近日,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经过长期调研,正式提交了一份《关于加速松花江哈尔滨段人文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的提案。提案指出沿江景观开发目前存在高层建筑遮挡美景、沿江山林被砍,水土流失严重,景观建设忽略动植物生存特点问题,呼吁哈市在开发建设沿江景观时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
高楼遮风挡景
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经过大量调研指出,近年来,在松花江哈尔滨主城区江南岸陆续有哈公馆、丽水华庭、观江国际、东升江畔等一批超高层高档住宅拔地而起,还有一批正在建设或规划中。沿江大规模、高密度的高层建筑把刚刚宽阔起来的松花江又变成了一条狭窄的水道,失去了宽广、一望无边、一泻千里的昔日风采,同时也隔断了市民欣赏江景的视野,希望相关部门停止审批沿江高层建筑,多建绿化带、开放式公共空间和具有公益性的建筑。
记者走访时发现,松花江南岸二环路以北的沿江地带,在建和已建成的高层楼盘,多数高度都在60米到100米之间(20层到30层),如同一个屏蔽,把松花江的美景遮挡得严严实实。
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孙慕天教授表示,松花江是冰城夏都的肺,众多高楼破坏了空气的自然流动,势必增加江南的酷热和干燥。
沿江水土流失严重
说起沿江水土流失问题,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调研处负责人张仁伟表示,这一现象在松花江下游宾县境内的老山头一带尤为严重。山上树木砍伐得所剩无几,仅有的稀疏次生林被当地农民开垦的农田包围。由于没有森林植被保护,沿江山体塌方较多,不合理的采砂,采石更加剧了水土流失,致使市区以下江水变成黄泥颜色,两岸自然景观亟待提档升级。
民盟哈市委建议,打造沿江生态景观带,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首先重点对老山头一带的山地实现退耕还林,种植能够适应周边环境的高大乔木,适当种植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果树,中草药材等。在山顶还可适当修建一些凉亭雕像等人文景观,增加沿途的可看性。同时在沿江平原地带扦插柳条,种植芦苇等亲水植被,使之既能够保持水土,又能够达到美化环境,增加收入的作用。关闭沿江一线的采石场,将已经切削掉的山壁进行修整,打造成摩崖石刻。
生物环境遭破坏
据调查,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共有19处滩地,动植物种类多样,其中哺乳类有20余种,鸟类多达200多种。由于缺乏养护、无序垦殖、过度放牧、私建滥建等,滩涂湿地自然属性被破坏,直接影响到鸟类的生存环境。尤其在夏季,松花江沿岸水上公园附近新孵化出来的小青蛙在通过江边向城区内的森林草地转移时,遇到了高大光滑的路边石阻碍,即便大青蛙也很难逾越,大量的青蛙堆积在路中央,被来往行人和自行车碾压致死,即便幸存,遇到晴天也因无路可逃活活被烈日晒死。
民盟哈市委强烈呼吁,哈市沿江景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各类动植物的生态特点,为它们构建适于生存、适于繁殖的优美环境。如,对江边的道路能否考虑降低路边石的高度,或者为小动物留一些通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