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讯 日前,全国各地媒体掀起声讨“泔水油”的浪潮,其实哈尔滨市早已于2009年12月22日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中通过了《哈尔滨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并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办法》对“泔水油”有了明确的规定,24条规定中有6条直指“泔水油”;对餐饮企业的8款罚责中,有5条事关“泔水油”。
然而,新规实施近一个月来,记者经多日调查后发现,市区内中小饭店的废弃油脂处理,仍旧是“原来咋样,现在还咋样”:要么混到每日剩饭中被“泔水车”收走,要么随意丢弃或排入下水道。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尚无正规的废油脂处理单位。
“泔水油”依旧祸害冰城
目击之一:麻辣烫锅底当街泼
市民崔先生反映,哈师大江南校区周边的几条街上,数十家小吃店和校门周边的流动餐饮摊依然“废油泼街”。3月25日10时,在哈师大江南校区附近的和兴三道街上,记者看到,一些小吃店的正往外泼洒“麻辣烫”锅底,还有的流动摊点将食品废料、废油倒进绿化带中……
目击之二:废油脂混进泔水桶
3月30日19时许,一辆车牌为“黑L93×××”的中型箱货车又停靠到大众新城小区一侧的征仪路上。经观察,该车驾驶员负责收取征仪路沿线十多家中小饭店的沿街泔水。记者走访沿街饭店得知,这些饭店至今仍没有专门单位回收过“废弃油”,后厨“废材”和餐桌剩饭基本被人当泔水收走或直接排入下水道。记者趁驾驶员收泔水之机,查看了泔水车,看到除了装泔水的两个大桶外,货箱内还摆放着10多个小铁桶,桶内装的都是混浊的、类似油脂的粘稠物。
目击之三:驴车来“扒”下水道
在征仪路一家酒店内,记者采访了饭店老板老王,他说曾看到一驾小驴车,不定期到大众新城小区内“扒”下水道,据介绍,大众新城小区临征仪路一侧门市基本都是饭店,每个月都会有3个人驾着驴车到临近饭店后厨的地沟里“扒”下水道。
老王曾上前询问,工人自称是“环卫”的,用大勺子打捞下水井中漂在上面的油脂,来清理下水道,对“油有没有用”,这三个都是笑而不答。
◆对接新规——第13条:“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与符合规定的废油脂处理单位签订废油脂回收处理协议,将废油脂交由废油脂处理单位回收处理。餐饮业经营者将废油脂交给废油脂处理单位时,应当索要接收凭据并妥善保管;废油脂处理单位应当出具接收凭据。”
废弃油市场网上供销两旺
饭店经营者老王向记者透露,饭店废弃油一般处理起来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混在泔水里卖了,一种是直接扔掉。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别人付钱给饭店,帮饭店处理了废弃物,即使不挣钱也不需饭店另外开支处理。
昨日,记者在网上输入:哈尔滨、地沟油、废弃油等字样,竟弹出众多论坛发布“出售地沟油”、“加工设备”、“低价回收、出售”的网贴。记者查阅网贴发现,除了一些买家或卖家咨询价格和销路的跟帖外,还有售卖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的跟帖,价格在500元至3000元不等。
◆对接新规——第15条:“废油脂处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废油脂进行处理,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转让或者出售未经处理的废油脂。”
新规实施一月 回收依然无资质
在新规中明确规定,环保部门负责全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并负责该办法的组织实施。连日来,记者对餐饮“废弃油”回收相关问题,一直联系环保部门采访。
3月26日8时40分,记者拨通市环保局办公室电话,工作人员称,哈尔滨市废油脂的回收已向社会开放,由企业招标,具体回收事宜需咨询承办单位——市固废辐射管理办公室。
3月26日从9时开始,记者多次拨打该单位“办公室”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当日下午,电话终于接通,对方称该电话不负责具体情况,并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新号码。
3月26日16时30分许,记者终拨通新号码,电话一端工作人员表示,采访必须经过市环保部门宣教中心批准。
3月29日16时,记者前往市环保局宣教中心申请“采访审批”,宣教中心工作人员当着记者的面联系相关业务部门,电话却又无人接听。随后,工作人员承诺次日联系业务部门接受记者采访。
3月30日上午,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致电记者,称市固废辐射管理办公室宫主任再次拒绝了采访,原因是新规出台刚一个月,尚未确定有资质的废油脂回收企业,各区目前仍在摸底,进行实际调查。记者随即询问新规出台前的情况,则被告知“不太好说”、“现在没法说”……
关于宣教中心工作人员代为转达的“目前正在全市各大酒店安装隔油设备的情况”。回答依然是:“这个不好说。”
◆对接新规——第13条:“餐饮业经营者应当将签订的废油脂回收处理协议报环保部门备案。”
第14条:“从事废油脂处理的单位应当向市环保部门备案;市环保部门应当将符合规定的废油脂处理单位列入废油脂处理单位名录,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