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限摩”调查:从大多数市民利益审慎退出
2010-04-30 11:34:2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赵鹏 鞠红梅 张大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很多摩托车交通肇事时超速造成的。

横穿马路这类的摩托车违规行为随处可见。

“摩的”价格全凭口头约定,乘坐者人身安全没有任何保障。

 越是城市的中心地区,“摩的”越多。

  东北网4月30日讯 在最适宜骑摩托车的日子到来之前,“限摩通告”的发布让摩托车下月起必须和哈尔滨中心城区内两片指定区域说再见了。对这一通告,支持者众。什么路都敢走的摩托车终于有了不能走的路。但热爱摩托的人仍有质疑,摩托车怎么就失去了路权?事实上,“限摩”目的有三,“摩的”非法营运猖獗列摩托车违法行为突出与交通事故高发之前,居首位。在管理空白和无视法规中任性穿梭的摩托车,又给自己留下了多少生存空间和值得人们尊重的权益?当摩托车已成为城市交通不能承受之重后,它的去留必然要尊重大多数市民的意愿。

  大多数的利益

  人们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城市管理却要从大多数市民的利益出发。

  疑问

  来自一群要发扬“摩托车文化”的青年

  一周前,贾殿男花1.3万元买了台摩托车。对于23岁的他来说,这是一笔巨款。他问记者:“你知道日本川琦重工吗?我买的就是川琦牌的越野摩托。”平时做销售工作的他,觉得工作压力很大。他无处发泄的压力与活力,甚至是喜怒哀乐,都借着掌控摩托车的快感宣泄而出。他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摩友”,自筹经费在江北建了一个摩托车特技训练和比赛场。除了组织比赛,他们节假日也组织摩托车队去郊外爬山。现在,这数百人组成了一个“哈尔滨狼人越野俱乐部”,宗旨是“发扬摩托车文化”。

  摩托车俱乐部的人拿骑摩托车当爱好,很少有人将其当作交通工具,因为“在市区内开不起来,时速只能在40至50公里”。但“限摩通告”仍在俱乐部引起了巨大反响。贾殿男说,我们不太能理解“限摩”,觉得没必要非得这样。首先摩托车交通事故频发是管理不当适成的,怎么能管不好就不让开了呢?其次“摩的”太多了,让大家对摩托车普遍印象不好,我们也希望管理部门严抓“摩的”,但不必这样“一刀切”。摩托车俱乐部内部有一个章程,规定会员在市区内开摩托车的时速不许超过60公里。但作为摩托车论坛版主的贾殿男也坦言:违章的也有,不好管。

  解答

  来自市民和交警的直观感受

  27日,本报发布了《关于市区部分街路限制摩托车通行的通告》解析。没有摩托车的市民李磊说:“我都被这个解析逗乐了,说是对非法营运的摩托车‘处以罚款100元、扣3分的处罚’。他们根本就没有驾照,到哪儿扣分去?就是有驾照,就凭他们那种开法,一天就得把全年的分都扣光。”李磊的感受代表了很多市民。在他们感觉里,“摩的”多数都无牌无照。而且,摩托车没有不违章的,因为无牌照的多,它们不怕电子交警,而交警又抓不过来,摩托车在路上通行基本等于没有限制,肆无忌惮。

  提起摩托车,市民王晶用深恶痛绝的语气告诉记者:“每次带孩子过马路都格外小心。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即使是绿灯,也得左右细看,汽车闯红灯的不多,但闯红灯的摩托车却不少,而且速度快,就怕躲闪不及。常常没看到有车,却不知从哪儿突然蹿出一辆摩托车贴身驶过,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现在大规模的道路改造加上地铁施工,道路拥堵加剧,不限制摩托车只会造成更多的事故。”在多数市民心中,摩托车已成为最该小心回避的车种。

  有时交警也拿摩托车没办法。摩托车太灵活了,即使交警就站在路口值勤,违规摩托车过来仍然抓不住。如果硬拦,后果多是交警受伤。去年,在太平大街值勤的一名交警就连续两次被摩托车把腿骨撞折。如果不限制其通行,就现在的设备和路况条件管理摩托车确实很难。

  取舍

  “限”字两旁涉及多少人利益

  “限摩通告”发布3天,市民反应较为平静。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议论风生哈尔滨论坛、龙广在线论坛、百度哈尔滨贴吧,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多是询问具体某条路能不能走;如果不能走,应该怎样绕行。

  “限摩”在哈尔滨,并未像南方一些城市禁摩时引起喧然大波。因为受气候限制,哈尔滨一年内只有半年时间适宜骑摩托车,用摩托车做交通工具的市民并不多。据交警部门统计。目前,哈尔滨市上号牌的摩托车共有5400台,其中只有1288台每年到交警部门检车,其中有些还是送药的、快递的、工程抢险车及警车,属于个人的摩托车大约只有500—600台。贾殿男一些朋友的摩托车恰巧就是这五六百分之一,虽然在接受时心里有点疙瘩,但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他们说,这个时候只能个人服从集体,在《通告》发布当天,就记了禁行路段,骑车出门时绕着这些路段走。

  苑迎春用“摩的”拉脚也有几年了,对“限摩”反应异常平静。他说,我们都知道“摩的”不合法,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天,现在这个时限终于到了。他说,爱坐“摩的”的人除了图价格便宜,确实都追求速度。看着别人在路上堵车,我们却能飞速通过,感觉上酣畅淋漓,但确实是建立在违规通行之上的。“限摩”在他们眼里只是一项治理措施,没有利益受侵害的不满。


 

  对于哈尔滨市区约400万人口来说,绝大多数市民感觉“限摩”让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限摩区域经审慎研究

  城市应该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温度。“限摩”之路步步谨慎。

  两片“限摩”区域中间留了个空儿

  522条涉及施工的路段,使不能正常通行的道路占到了市区2000多条道路的1/4。面对“封路大考”,限行措施一步步的来。《摩托车限行通告》的最终发布,也是从目前道路交通的实际难处而来。

  “限摩”并没有像当初大多数市民预计的那样二环内全部禁行,而是详细地划分了片区,让摩托车在二环内仍有路可走。限行区域的制定,经过了审慎的研究。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法治室副主任杨军说,目前哈尔滨市二环内的道路资源都很紧张,摩托车横冲直撞的多,让路面交通更混乱,但考虑到极少数市民对摩托车的需要,哈尔滨市从两个角度出发划定了禁摩区域。首先,这两片包括了道里商业区和南岗商业区的区域,是哈尔滨市最中心的商业区,也是“摩的”较集中的区域。第二,这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摩托车的横冲直撞、“摩的”的违法运营与文明城市、省会城市的形象不符,这两片基本是最代表哈尔滨市形象的中心区域。

  在这两片并非“一刀切”的不规则区域中间,留了个空儿。交警部门认为,像和兴路以西、经纬街以东这样的区域,摩托车还是可以通行,也是顾及摩托车主的利益。5月1日两片指定区域“禁摩”后,将看看实践效果,能不能适合目前的路况,再做调整,也可能再扩大“禁摩”的范围。

  最可操作的管理“摩的”之策

  “限摩”,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是“摩的”非法营运的猖獗。走在哈尔滨,大量“摩的”聚集在哈尔滨市的一、二类街路,如东大直街远大、松雷商厦附近、电力大厦楼下、革新街儿童公园正门附近、教化电子大世界门前、曼哈顿商厦周边……如果画一张《“摩的”聚集地地图》,会发现越是城市的中心地区,“摩的”越多。杨军说,这些“摩的”多是无号牌或是外地号牌。交警在路上值勤,对无证无号牌的“摩的”可以按违反交通法规进行取缔就行。但对于有证有号牌的“摩的”,交警部门确实没有制约手段,也就是没法管,而哈尔滨市又没有管理摩托车非法营运的主体,对通行路段的限制对其可以起到制约作用。

  19日,本报《“港田车”的歧路生存》的报道,对包括在这次“限摩”范畴内的三轮摩托车运营市场做过调查,“在这个市场上,来去自由,准入、安全、标准、纳税等一概与它无关,市民乘车安全与否全凭运气。”经过多方采访,记者也发现,一面是无照违法经营、危害交通安全、影响城市形象;一面涉及弱势群体生计、存在社会需求。因此对“摩的”的管理不是像贾殿男这些摩托车发烧友想象的坚决取缔那么简单,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禁行,是目前看来最可操作的管理之策。

  “3+1”传递出的城市温度

  “限摩”非“禁摩”,在于即使在指定的两片区域中,也并非所有的摩托车都不能通行。“3+1”的政策就是给那些必须依靠摩托车工作和生活的人制定的。

  “限摩”通告从地铁施工的去年开始酝酿,去年9月被正式提交到市政府和交委会,征求各方意见,又通过哈尔滨政府门户网站征求市民意见。意见基本分三种:支持、无所谓和反对。支持者除普通市民外,出租车驾驶员是反响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摩托车的违规及“摩的”的非法运营意见很大。反对者多是摩托车驾驶员。相关部门留意到,很多反对贴是从2007年1月1日广州市禁摩时当地百姓的反对意见中复制过来的,结合哈尔滨市实际情况的较少。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群体被特别关注,即快递服务和送药业者。交警部门特地找这些行业的代表召开了听证会,发现目前很多家采用面包车和电动自行车送货。听证会上,这部分代表对“限摩”还是比较支持,交警部门对送药和快递的摩托车都进行了备案,允许他们明年5月1日之前仍然可以在“限摩”的区域内通行,给他们一年的时间更换交通工具。

  有合法牌照和证件的残疾人代步摩托车,蓝牌照的老年人使用的轻便摩托车,如工程车、警车等执行特种任务的摩托车都可以在“限摩”区域内通行。对这3种不受限的加上放宽政策可以再通行一年的摩托车,即“3+1”的特殊对待,是经过市政府法治办与交警部门反复协商的结果,它传达出城市的温度与城市管理者的细腻。此外,在5月1日以后的十天里,是对违规摩托车驾驶员的教育阶段,并不处罚。

  根治摩托三大顽疾

  一个人的死就是一个悲剧,而很多人的死却常被当作统计数字。这个数字能不能少点、再少点。

  制约的是最危险的马路杀手

  虽然摩托车看起来小巧轻便又操作简单,但在交通事故中却毫不“逊色”。如果分析统计数据会发现,摩托车已成为马路上最危险的杀手之一。

  据统计,去年哈尔滨市共发生交通事故572起、死亡329人、受伤617人,其中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39起、死亡45人、受伤26人,死亡率高达63%。每年二、三季度为摩托车交通肇事的高发期,去年4至9月共发生34起、死亡35人、伤20人,而去年1至4月共发生3起、致3人死亡。从中可以看出,在冬季和初春、深秋时期,哈尔滨市路面上的摩托车较少,因而事故较少。而今年1-4月哈尔滨市共发生3起摩托车交通肇事、致4人死亡。在已经开始的适宜驾驶摩托车的季节“限摩”,会杜绝一些事故的发生。

  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令人伤恸的悲剧。去年9月18日13时45分许,市民由某醉酒无证驾驶一辆两轮摩托车,在香坊区江南中环路由南向北行驶至70公里+600米处时,自己摔倒,当场死亡。去年10月8日18时48分许,市民冯某无证驾驶无牌照两轮摩托车,在道外区东巨路没按照规定车道行驶,与一辆货车相撞,当场死亡。今年4月10日凌晨3时许,周某醉酒驾驶无牌无证两轮摩托车,当行驶至哈东路与新一四道街交口处时,与绿化带相撞,当场死亡。4月25日9时15分,张某无证驾驶无牌照后三轮摩托车在道外区大新街由西向东行驶至北九道街时,将过路的一位老大娘撞倒。事故发生后张某没有停车,而是加速驶离现场,后被一辆出租车追上并及时报警。张某肇事逃逸被行政拘留10天。

  违法行为突出和交通事故高发是“限摩”三大原因中的两项,而另一原因是非法营运猖獗,实际也让这两个问题更加严重。摩托车成为城市交通不能承受之重,什么路都敢走的摩托车,终于有了不能走的路。管理者痛下决心,是怕继续泛滥下去交通更加混乱,还有更多的人要为此付出代价。

  能够促进交通安全就不失为好措施

  目前,全国有58个城市在“限摩”。当然,数字多并不能说明它就科学合理,但这些城市确实都有从实际出发的考量。在广州、银川、南昌等城市也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安全是排在城市交通要求首位的。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赵瑞政说,目前受施工影响封闭的路段较多,道路拥挤,大家都想办法希望开快点,这样就形成了交通安全隐患。即使没有统计数据,凭老百姓的直观感受,也觉得多数摩托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限摩”总体而言有利于哈尔滨市交通秩序的改善,因为对于哈尔滨这样一个人多车多的大城市,如果允许摩托车在主干道与汽车混行,势必影响车流速度,导致交通秩序混乱。“限摩”后,交通必然更加安全、顺畅。对于摩托车驾驶员来说,其人身安全也会更有保障。安全永远都是排在城市交通首位的,之后才是顺畅。能够保障交通安全,就不失为一个好的管理措施。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