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七台河
搜 索
让七台河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富裕幸福美好有尊严
2010-05-07 12:26:31 来源:七台河日报电子版  作者:张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7日讯 “我们要以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为新起点,全力做好民生工作,让七台河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有尊严。”市委书记杜吉明在5月5日召开的市委七届九次全会上的锵铿话语,如同扑面而来的浩荡春风,吹醒了沉睡的大地和冰封的湖水,吹活了全市人民渴盼发展和富裕的心田,点燃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激励着全市92万人民以冬奥冠军精神在推动“358”跳跃式发展的大潮中弄潮鼓浪,不断创造事业的新辉煌,不断谱写改善民生的新篇章。

  早在2008年2月4日,新任市委书记杜吉明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就曾庄严承诺:抓住第一要务,推进科学发展,重视民生问题,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

  改善民生的强烈愿望,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做出重大决策时的“风向标”。于是,改善民生一直成为主旋律,“358”跳跃式发展规划也因此把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战略重点摆在突出位置。

  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不仅响彻龙江大地,而且花开有果,芬芳农家院。

  受益的35万农民做梦也想不到一夜间他们变成了拥有土地的城里人,吃“锅”望“盆”的梦想竟成了现实。统一了城乡低保标准,各级财政增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22万元,农村低保每月每人均补差由47元增加到95元,1.3万农村低保对象受益;统一复员军人补助和烈属抚恤金标准,1157个农村在乡老复员军人补助标准每月提高90元,农村烈属抚恤金每人每月提高228元……去年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市本级财政投入资金18700万元,全年市直投入规模达到9000万元左右。想想杜吉明代表农民感谢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出贡献的有关部门同志而深深鞠下的一躬,想想“八个统一”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哪一个受益的农民会忘记,难怪他们都说共产党好。

  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园林城市,靠的是经济发展实力,为的是让人民群众生活的环境更美好、心情更舒畅、身体更健康。

  去年的全民绿化活动月中,杜吉明亲自到勃利县大四站镇吃住在农家,和农民商量措施办法,“反租倒包”的办法破茧而出,将林权归农民所有,政府补贴树苗款和人工费,多年来公路两侧绿化用地难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去年全市用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近6亿元,其中园林绿化资金近4亿元。

  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种下的是棵棵绿树,长出的是张张笑脸,受益的是老百姓。去年全市新增绿地面积近300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2175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4.86%,绿化覆盖率达38.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94平方米,三项重要指标均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天天到仙洞山环山路运动的杨先生掏出心窝话儿:遇到了干实事的好领导,天天运动时走在白色的水泥路上、陶醉在两边的绿色中,生活在七台河真好啊!

  为治理桃山水库,让全市人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健康水,面对拆除非法建筑的重重阻力,杜吉明不怕得罪少数人,曾这样大声疾呼:我个人不图名不图利,也不怕什么,我就是要替七台河的老百姓把这个饮用水源问题解决好。如果解决不了我就辞职。在这样的强硬态度下,桃山水库附近的56处非法建筑全部被拆除,喝上放心水的百姓们都念着共产党的好。

  农村泥草房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环境整治、公立医院试点……七台河的百姓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在变化中看到了希望,改善民生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们的“永恒追求”。

  尽管我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喜结硕果,但是,发展没有止步,改善民生没有穷期。5月5日上午,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隆重召开,杜吉明在会上代表市委常委会作的《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工作,更多更好地造福全市人民》重要讲话,如同巨石落入全市人民的心海,激起浪花朵朵、期盼涟涟,进一步改善民生工作的进军号再次吹响。


 

  《中共七台河市委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十个方面36项民生任务,成了全市人民的最美期盼。

  创业之门向全市人民敞开:不久将制定下发《全民创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放宽准入、降低门槛,新办企业允许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方式,允许以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经营点作为创业场所,对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给予减免税费、社会各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到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困难群体就业之路越来越宽: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与就业困难对象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就业专项援助活动等,力争3年内安排困难群众就业5000人。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文化体育建设、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一样都不少,目标诱人,前景广阔。

  再好的目标,如果不去努力实现,也只能是水中月、雾中花。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经济发展作支撑,也无法真正实现。

  从提出“358”规划到提出木制品产业新“一号工程”到提出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市委在事关七台河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的科学决策,既保持了连续性,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把七台河不断引向更宽更广更大的发展新天地,为七台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提供了空间和最大可能。

  36项民生任务凝聚着市委和市政府一班人的心血和智慧;36项民生任务,成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单位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36项民生任务成了全市人民的美好期盼。

  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是巨大的,有了战无不胜的冬奥冠军精神,没有什么是我们解决不了的、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好的、没有什么是我们干不成的。学习冬奥冠军精神最现实的就是要合力推动“358”跳跃式发展,全力抓好改善民生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寻常百姓家。

  “桃山区要发扬冬奥冠军精神,今年将继续在改善民生方面加大投入,造林绿化改善居住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把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大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改造建设力度,把桃山区建成最适宜人居和发展的城区……”

  “新兴区一定结合区情实际,把市里确定的民生项目一个个对接好,发扬冬奥冠军精神,实实在在改善民生,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茄子河区要发扬冬奥冠军精神,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大投入,解决好民生问题,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勃利县要发扬冬奥冠军精神,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解决富余人员就业问题;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打造适居城市环境;继续加大力度,改善医疗环境……”

  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勃利县、种畜场主要领导参加分组讨论时纷纷就改善民生亮出底牌,让人听后振奋,看后兴奋,眼前一亮,心中渴盼。

  “四个试点市”的争取以及种畜场和长兴乡的划归,可以说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争抢来的,这些成了七台河跳跃式发展的“加油站”和可持续发展的“后花园”。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仍然需要这种“争抢意识”,仍然需要这种“拼命三郎精神”,只要全市上下一心,像经营家庭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关心孩子成长一样关心困难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市委书记杜吉明提出的“让七台河人民生活得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有尊严”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