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千名农村妇女接受女大学生调查 家庭里多从属地位
2010-05-11 16:35:4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母晓宇(左)在哈尔滨市榆树镇五四村做调查。

 

  黑龙江新闻网讯 日前,黑龙江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对20岁到60岁的千名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千名农村妇女中,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29.5%,初中和高中的占48.8%,中专毕业占1.3%,本科学历占1.4%,无文化的占0.5%,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多在20~40岁;年收入在8000元~2万元的占43.4%,在2万元~5万元的占23.9%;89.9%农村妇女有自己专用的牙刷,69.5%农村家庭成员有自己的毛巾……

  参与这次调查的工作者是省妇联招募的百名农村女大学生,这次调查也是农村“80后”女大学生认识身边农村妇女生存状况的社会实践。

  家庭里   多从属地位

  在调查中,女大学生们普遍感觉到,农村妇女的地位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因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她们多数在家庭中居从属地位。

  宋关凤是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她的调查是在家乡望奎县灯塔乡宽三村刘贵屯开展的,宋关凤告诉记者,农村妇女虽然有受教育的机会,但还不如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因为文化层次低,妇女视野不够开阔,在家庭生活中难以拿出主见。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迟喻丹、母晓宇,在哈尔滨市榆树镇三姓村、五四村进行调查时也有同感。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有一半从没有参加过任何技术培训,没有技能。妇女经济地位普遍不高,属于边缘群体,只能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很多农村妇女非常看重夫妻关系,担心家庭变故、离异而失去生活来源。”迟喻丹说。

  女大学生们认为,农村妇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地位,还要靠自身的努力,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对于妇女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女大学生们也接触到一些年龄大、学历低却不甘平庸的普通农村妇女,她们通过奋斗成为女能人、女大户。三姓村的一位王姓妇女,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自强不息,搞玉米深加工,增加了家庭收入,在家和丈夫一样说得算,亲戚中也受到妯娌们的钦佩。


 

  观念中   有极大转变

  近年来,农村妇女在生育观念上有很大变化,有72.9%的农村妇女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事实上,因为超生而被罚款的农民家庭极少。

  宋关凤有六个姊妹,家庭曾因超生而被罚款。“落后的生育观在目前20岁到40岁人之中已经绝迹了,农村妇女能够正确对待生育的问题,这充分说明农村妇女整体进步。”宋关凤说。

  不少农村妇女也十分关心国家政策,有51.8%的农村妇女关心村里公务公开栏,她们还通过电视、广播等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方针政策,其中通过电视这一途径了解外部世界的人数最多。

  但有一些农村妇女认为,村里的村务公开栏也不怎么更新,所以不关心。

  对此,大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村委会应加强对宣传板的使用管理,让宣传板发挥作用,希望省妇联结合各地方村委会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增加村务透明度,让村民能了解到村里的各种变化。

  需求上   想学想致富

  农村妇女的生活一般就是看电视、串门、唠家常、做家务、打麻将,很少参加学习、娱乐、健身的,没有人看书看报,原因是家里没有订阅书报的钱,有的书报妇女也不感兴趣。很多农村妇女上网,但大多只是浏览新闻或娱乐。

  “有很多村级文化站是闲置的,根本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一些农村,有的人两三年都没有看过一场文艺演出。”几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此感到吃惊。

  母晓宇说,大部分农村妇女有一定的经济意识,有致富的愿望,但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很多农村妇女思想不活跃,接受新项目、新技术较慢,很多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产品普及较慢。五四村29%的妇女盼望有专业的种植培训,而三姓村妇女达34%。“她们特别渴望获取致富经验,掌握知识,让自己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认为。

  在调查中,一些女大学生给农村妇女留下电话,遇到种植养殖难题,大学生们就成了“智囊”。大学生们建议,县、乡、村等应该对年轻、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女性,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委托式的职业培训;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无技术基础的妇女,开展家政服务、编织、护理、餐饮、服装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培训;对于有一定基础和创业愿望的女性,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实行创业指导。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