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5月12日讯 又到换季时节,商家的大力促销引得众多消费者大掏腰包,可在消费过后,不少消费者感觉这换季促销有点走了味儿。
赠品有猫腻
近来,在各大商场里随处可见“买一赠一”、“买家电赠豆油”、“买就赠”的大幅宣传广告。白给的东西谁不要?赠品着实让众多消费者动心。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在购买商品前,一定要问问赠品是什么,在心里盘算一下再出手。
所谓“买一赠一”的赠品往往并不是所购商品本身,而是买大送小、买好送次,例如购买1000多元的家电,赠品只是一桶一公斤装豆油。而且一些赠品的实际价格远低于商场标注的销售价格,更有商家还把“三无”产品,或者已过期产品作为赠品,消费者只能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
积分换礼花样多
积分换礼也是商家促销的高招,许多“持卡一族”趁着换季购物忙着消费攒积分。银行卡、各商场的贵宾卡、VIP卡、美容卡、美发卡、洗衣店储值卡都在用积分召唤着“持卡一族”掏腰包。
正常的消费积分,换一些小礼物无可厚非,可有的商家为了刺激消费,经常讲求积分的“时效性”,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消费满多少分方可换礼,如果过了时间,积分自然归零。于是,许多消费者为了凑足积分,急急忙忙赶在时限内购买了一些并不是必需的商品。
另外,积分的分值一般都很“值钱”。如在齐市某商场,衣服等普通商品每10元积1分,黄金铂金、家电等贵重商品则每100元积1分,高档化妆品和裘皮等还列为非积分商品。消费者想要攒够100分、200分换礼物,就得相应多花现金。
折扣商品不便宜
不少商家打出“捆绑销售”的旗号变相搭售,有的是一件促销商品加上一件正价商品,才能享受一定的折扣;有的是不同商品任意组合,必须达到一定额度后才能优惠。仔细计算价格后不难发现,这样的消费实际折扣并不算大,一般仅相当于七折至八折,但多件商品总花费加在一起,往往会超出消费者原本的“预算”,受益的还是商家。
业内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打折销售虽诱人,“出手”消费须慎重。有的商家采用明降暗升的手法,在商品打折之前提高原价,使消费者最后买到的打折商品可能还会高于原价,多花冤枉钱。
特价品缺信誉卡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特价商品时,都会遭遇商家不给开具信誉卡的事情。对此,记者从市消协了解到,按照《消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任何商家都必须出具。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特价商品和打折商品时,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商家索要购物凭证。同样,在酒店就餐,如果享受了折扣,也可以挺直腰板索要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