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援建剑阁任务基本完成 “龙江速度”再造蜀道明珠
2010-05-12 10:03:3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剑阁县姚家乡天字村的民房窗明几净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我省援建的剑阁县姚家乡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我省援建的剑阁县普安敬老院拔地而起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东北网5月12日讯 题:黑龙江援建剑阁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龙江速度”再造蜀道明珠

  记者 印蕾

  两年前的今天,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遭受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

  地震发生四十天后,由黑龙江省省直7个部门13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前线指挥部首批成员进驻剑阁,与坚强的剑阁人民共同战斗在重建家园的第一线。

  两年后的今天,蜀道明珠剑阁在废墟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展示着她的发展魅力。

  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到来之际,东北网记者再次赶赴四川省剑阁县。

  开山治水路畅人和广厦万间起,建功立业物阜民安龙剑四海情。

  这幅大气磅礴的对联写在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县前线指挥部门前,如今,这些援建项目已从挂在墙上的效果图跃然于眼前,让人对它的含义更加感同身受。


 

正在建设中的剑洲中学学术报告厅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龙江大道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民生优先 村民农房教育卫生公共服务设施旧貌换新颜

  援建指挥车载着记者一行来到了姚家乡天字村,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在村民冯仕金家中,记者看到,重建房窗明几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孔令芝搬进新居后,还利用新房开起了“农家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天字村的村民们争相说到。

  天字村是我省援建规划的14个灾民集中安置点之一。民房援建,是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前线指挥部与剑阁县一道,实行图纸设计、技术指导、农民互助、市场服务、资金保障和结对帮扶“六位一体”帮建体系。2009年年底,全县44178户农村灾民永久性住房重建和14个农村灾民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完工。

  告别了板房,受灾群众安居乐业。同样告别板房的还有剑阁县10万师生。2009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他们全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上课。在剑洲中学,记者看到,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里不时传来琅琅书声。教学楼前,一些工人们正忙着对一个圆形建筑施工,几个月后,这个生机勃勃的校园里还将新添一个学术报告厅。

  农村受灾全部入住新居,师生如期走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上课,6.44万人饮上卫生水,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部分乡镇农民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数字电视得到有效推广……交工的民生项目让剑阁人民得到了实惠。龙江大道、剑门大厦、沙溪中学、剑阁职中、普安垃圾处理场,在建项目如火如荼,进度明显加快。


我省援建的剑门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 东北网记者印蕾摄
我省援建的剑门关景区“开关”迎客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我省援建资金支持改造的剑门关古镇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着眼长远 旅游景观与工业园比翼齐飞

  2010年4月29日,有“天下雄关”美誉的剑门关正式“开关”迎客。随后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景区人流如潮。

  为让剑门关重新“亮剑”,我省投入1.5亿元援建资金,支持剑门关古镇改造、剑门关关楼及附属设施。

  之前的剑门关核心景区,因108国道横穿全境而略显零乱。108国道的老底子,是1935年建成的川陕公路。为确保剑门关景区成系统,我省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了剑门关隧道,从而使108国道因景区需要而成功改道,景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人本性得到很大提升。一路之隔的剑门关古镇也在发生变化,在我省援建资金的支持下,一个新的剑门关古镇将主推豆腐美食、三国文化,成为一个集购物、休闲、观光和美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古镇。

  剑门关景区工作人员蒙子介兴奋的告诉记者,4月29日剑门关景区全面对外开放到“五一”小长假结束,剑门关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已过百万人,总收入3700多万元,比灾前同期增长了10倍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

  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全面推进各项援建工作是我省的援建思路。以产业提升为引领,努力为剑阁长远发展打基础。除了强势推进的旅游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强县的号角正在剑阁吹响。我省投入1.1亿元资金建设的剑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黑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等地的19家企业入驻,引进资金11亿元。上述企业涵盖建筑建材、医药卫生、机械机电、轻工食品、服装纺织、专业服务等多个行业,还将对剑阁县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速度与激情 交出龙江援建答卷

  截至目前,我省确定援建项目146个全部开工,交工138个,占计划的94.5%;完成投资11.4亿元,占计划的93%。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在指挥部,“办快、办实、办好”,“求实、务实、做实”十二个大字异常醒目,正是在这十二字援建方针的指引下,蜀道再难,仍创造出了“龙江速度”。

  与“龙江速度”一道,“交支票+全过程参与和监督+全方位援助”的援助模式也成了18个对口支援省市中独有的援建模式。所有援建项目不上一支建设队伍,全部公开招标,中标企业必须雇佣当地30%的劳动力。此举既节省了人员往返旅费、生活开支等成本,使得我省援建项目投资单价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与灾区重建平均建筑造价2500元∕平方米相比低了1000元;又安置了当地劳动力就业。

  我省的援建工作带动了剑阁经济发展提速。2009年,剑阁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9亿元,同比增长13.6%,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6亿元,增长15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实现1.13亿元,增长17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08元,增加32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412元,达到10763元。

  在剑阁走访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剑阁人的感恩,特别是对龙江人的感激之情令人感动。打动剑阁人的是,地震灾害后,从东北到西南,黑龙江人带着15亿元援建资金,带着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闯关东精神来了。在此后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在剑阁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个施工现场,到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是双方真诚合作的成果,也是双方共同创造的经验。它的重要基础就是双方都能想到一起,援建方、受援方都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去办。”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县灾后重建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国会对记者说。

  今年9月,我省的146个援建项目将全部完工。对于刘国会和我省其他11名援建干部来说,2010年是忘我拼搏、争创一流的决胜之年。告别前,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团队告诉记者,“我们要在接下来的‘百日会战’里继续当好龙江使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