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排水不畅道路翻浆 人均2根烟长管线怎抵水患
2010-05-18 14:53:1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杨拓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8日讯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码头区东盛堂浴池(道里区西十道街江洪旅社)的老掌柜为解决自家门前排水不畅的问题,便在浴池门前“阳沟”内铺设了几根水泥管,将门前的积水导向附近的清沟,这几根排水管就成了哈尔滨市最早的一条排水管道。

  一百多年过去了,哈尔滨早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可是当年浴池老掌柜面临的问题却依旧困扰着冰城人,究其原因无非是八个字:排水不畅、水患冰城。

  缺失、老化、无规划

  排水成疾

  老哈尔滨人都知道白家堡,这片老城区的年龄几乎和哈市一样,现在的白家堡东靠林大、西接理工、北有师大、南承黑大,在这四所重点大学的环抱下,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应是市区内屈指可数的黄金地段。可就是这么个黄金地段,近十几年因为路面翻浆的问题愈演愈烈,硬是挤走了83路和203路两趟公交车,曾经用高强度水泥修建的道路,如今依旧坑洼难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白家堡没有排水管线,学兴路、延兴路和林兴路两侧数千户居民的生活废水直接排到了路上。所以用当地百姓的话说:没有排水,就没有办法。

  道里区抚顺街往北的安字片居民区,无论是居民住宅还是街道路面,时常发生下水管道堵塞和返水现象,从排水公司掌握的情况来看,该地区的主干排水管网并未出现异常,但排水管线老化,不堪重负的情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一些比较老居民小区和街道(如辽河小区、红旗老区等)地下,管道老化问题也很严重,市排水公司苦于资金不足,无法大规模翻修。而一些逐渐向外发展的地区,其地下排水管线的扩建规模远远不及周边小区的建设速度,污水流量的增大,更加大了排水管线的负荷,使得排水不畅的问题更为突出。

  下水管道无规划也是最近比较突出的问题,但也是最好解决的一类。前几天冰城连降大雨,道外区南直立交桥下的车行通道内,积水接近一米深,连过往汽车的牌照都被积水冲下;而水泥路以及位于道外区和香坊区交界处的化工路因没有规划下水道,在前段强降水的天气下,严重影响了通行能力。

  20年城区规模扩2倍

  管线仅增50%

  根据报道,排水不畅的问题已持续多年,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影响到了哈市的其他方面。今春,持续性的强降雨,导致多条主干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路面破损。哈市现有的2390条道路中有351条路段(去年是241条)出现不同程度的翻浆破损,翻浆破损面积更是达到11.25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作为北方城市,道路的状况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很大,原本就应该走在城市建设前面的排水系统,却在一次次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落后。

  《哈尔滨志》中记载,至1990年底,市政排水管渠约649公里,到了2009年底,市政排水管渠增加到了987公里,20年时间,哈市的城市规模扩大了2倍多(城区人口和面积都增加了2倍),但是排水的管线却仅仅增加了50%,有人戏称,冰城人均排水管线仅有2根香烟长。常年的欠账,也使得道路破损已经蔓延到了二环路这样的主干路。

  逐年改造应有规划

  解决一段是一段

  市排水公司党群办的韩部长表示,现在全市的排水管线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但作为现有管线的管理部门没有能力参与到解决工作中,而相关规划部门显然不够重视排水管道的建设和规划,规划没有前瞻性,出了问题又没有足够资金维修翻新,才是冰城“水患”的根源。

  韩部长说,想要彻底解决冰城“水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以哈市现有的条件,一次性翻修扩建下水道显然不实际,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逐年改造,在现有的基础上制定改造的计划,若干年后才能缓解部分排水压力。

  城市规划学者张晓光说,新城区的扩建是在原城市的基础上,只能是老城区的附属,城市的根基还是在老城区,所以现阶段不能因为主要精力放在新城区建设,而忽视老城区的问题。没有资金不要紧,只要相关部门想着这些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解决一段,就解决一段,把改善好的积累起来,再困难也不怕。

  据了解,本月底市区内的翻浆道路将基本修补完毕,然而冰城的夏天已经到来,和夏天一同到来的,还有可能出现极端降水的恶劣天气,对于刚刚修补好的道路和城市的排水系统来说,又将是新一轮的考验和轮回。

责任编辑:强锐

【深度报道】五问哈尔滨破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