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木兰县一希望小学建不到10年要塌 56名孩子猪圈旁上课
2010-05-20 11:37:2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临时教室里三个学生挤用一张课桌。


教室墙上纵横的大裂缝。

 黑龙江省木兰县吉兴乡永胜村希望小学。

  东北网5月20日讯 对于学校,每个孩子心中的蓝图几乎都是相同的:窗明几净的教室、宽大的操场、美丽的校园……而在8岁的小宇心中,那样美丽的校园只是一种奢望。眼下,他只希望教室的墙上没有裂缝,老师有办公的地方,学校没有难闻的猪粪味儿……有这样愿望的不止小宇一人,黑龙江省木兰县吉兴乡永胜村希望小学的56名孩子都在盼望着,盼望着能有一个新学校。因为,早在去年夏天,他们的学校就成了D级危房,全校66名师生一直挤在一个猪圈旁边的民房里上课。

  A有校不能回56名孩子猪圈旁上课

  “学校要塌了”、“教室不能用了”、“墙上有大裂缝”……18日一大早,记者赶到永胜村希望小学租用的临时校舍时,小宇正在参加期中考试,刺鼻的猪粪味儿顺着打开的窗户不断往教室里飘。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不在原来的教室上课时,童真无邪的孩子们嚷成了一片。

  永胜村希望小学位于距县城三四公里处的101省道路边。该校校长谢秋生对记者说:“我们是昨天(17日)才搬回来的,之前一直在一个老师的家里办公,不太方便,只好搬回来了。”57岁的谢秋生在教育行业干了38年,2002年被任命为永胜村希望小学校长。对于这所建成于1998年11月的希望小学,谢秋生表示只知道是北京律师协会捐建的,当时的情况并不清楚。

  记者看到,该校大门紧锁,一排10间红砖瓦房的教室墙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有的裂缝有三四厘米宽,有的裂缝宽达六七厘米,教室的地面也出现了下沉,外墙与地面出现了一拳宽的大裂缝,教室里一个学生也没有。


  据谢秋生讲,学校教室是在2008年下学期出现问题的。老师们先是发现墙体出现裂缝,不久后又发现墙体下沉了三四厘米。到了2009年夏天,裂缝加大了,下沉也愈加严重。随后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将永胜村希望小学教室鉴定为“D级危房”,要求师生从学校撤离。

 

  根据我国关于危房鉴定的标准,房子的危险级别分为A、B、C、D4个级别。D级代表危险程度最高,说明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在这种情况下,谢秋生只好在距离学校百米的地方租用了两间民房当作临时学校,将学校现有4个年级56名学生转移到那里上课。临时学校十分狭小,人数多的班级只好3个孩子挤在一张书桌上读书写字。更尴尬的是,校长谢秋生也不得不和其他9名教师一起挤在一个老师家里办公。

  临时学校周围的环境十分恶劣,教室的后面紧挨着两排猪圈,孩子们每天就伴随着阵阵猪粪味儿学习玩耍。四年级学生蒋彦宇和郭平一脸骄傲地告诉记者,他们还挑水冲刷过教室地面的鸡屎呢!原来,四年级的教室之前被用来养鸡,满地的鸡屎。搬进来之前,瘦弱的蒋彦宇和郭平就一桶桶地挑水冲刷地面上的鸡屎,老师们则刷墙擦玻璃,彻底将教室打扫干净之后才搬了进来。

  B公路边建学校希望小学是“面子工程”?

  建成仅仅10年的学校怎么成了危房了呢?红砖大瓦房怎么会如此脆弱?面对记者的疑问,校长谢秋生说,当学校成了危房后,他陆续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临时学校旁的猪圈其实是希望小学原来的选址,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学校最终建在了101省道边上。那里过去是个黄土坑,土质十分松软,村民们自家用黄土都去大坑里挖,而希望小学,恰恰就建在了那里。

  谢秋生的说法得到了村民们的证实。永胜村的十几位村民都称希望小学的校址过去是个大土坑,不适合建房。一赵姓村民介绍说,当时村里建学校钱不够,除了北京律师协会捐的18万元以外,村里又按每亩地收取18元的标准集资,全村6000多亩地,集了10万块钱。永胜村村会计证实了这个说法,他表示:建希望小学共计花费28万元。由于建校款到位的晚,1998年9月才开始动工,不久就上冻了,又是在大坑里填土盖房,所以工期很紧,11月份房子就盖好了。

  村民霍殿甲当时是永胜村闫胡屯的屯长。按照他的说法,村里原来有小学,地址就在临时学校旁边,也就是现在的猪圈。村里的意见是在原址重建。而木兰县委县政府不同意,要求把学校建在101省道边,这条公路是进出木兰县城的必经之路。“为了好看,过往的人都能看见,这样脸面多有光啊!”选完址后,当时的吉兴乡党委书记徐昌荣组织了招投标,最后发标给了一姓张的人。霍殿甲气愤地说:“这就是豆腐渣工程,坑人呢!”“旧的校址没能建成学校,永胜村的村委会当时就把旧学校卖了,再后来,就被个人改建成了猪圈。”村民们说。

  临时校舍的环境很差,令老师们唯一感到欣慰的就是上课不用扩音器了。谢秋生说,学校建在公路边上,过往车辆发出的噪音非常大,严重影响了老师授课。夏天不管多热,都不能开窗户,老师们上课都得用扩音器。C教育局长说:


 

 

  “校舍10年开裂很正常”

  既然学校的地基不稳固,建在公路边上又影响授课,那么,当时是谁执意要在省道边选址呢?难道真的是村民所说的“面子工程”吗?

  18日下午,记者来到木兰县县政府。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张树臣说,永胜村希望小学现在确实已经是D级危房。提起当时的选址情况,张树臣表示不了解,因为他是2000年才到木兰县的。张树臣同时表示:“过去盖房子每平方米造价才300多块钱,加上当时建校的地质条件不好,房子开裂应该也算正常。”张树臣说,教育局已决定出资重建一所希望小学。“我们要异地重建,复制一所新的希望小学,并挂上北京律师协会的牌子,还要立碑纪念。”张树臣说,新的学校将占地4000多平方米,建在村子里。争取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就让学生们搬进新校舍。

  随后,记者找到了当时任吉兴乡党委书记的徐昌荣。按照村民们的说法,他是最了解当时情况的人。但记者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当时都是村(永胜村)里负责的,我只负责陪北京律师协会来的客人。”而针对学校建成才10年就出现教室墙体开裂的情况,徐昌荣表示,房子用了10年出现质量问题也算正常。

  当初选址问题说不清楚,建成10年的校舍就成D级危房,当地政府部门是否就此展开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呢?木兰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潘长海犹豫了一下回答说:“应该调查。”

  如今,一所建成仅10年,承载着爱心与希望的希望小学正在遭受随时可能倒塌的厄运,她寂静地伫立在公路边上,似乎在向过往路人诉说着自己短暂而又凄凉的命运。记者手记

  别让“面子工程”毁了孩子的希望

  采访结束返哈途中,56个孩子可爱的面孔不停地浮现在我眼前。“我希望学校有个大操场可以跑步”、“我希望教室宽敞明亮”、“我希望一人一张书桌”……孩子们的愿望不断叩击着我的心灵。

  木兰县的政府官员们认为,只要重新复制一个希望小学就可以了,可是,爱心可以复制吗?希望可以复制吗?爱心人士的捐款竟成就了一个“豆腐渣”工程,这叫他们情以何堪?当孩子们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却只能在危房里上课时,他们的希望又在哪里?一所省道边上的希望小学让当地政府官员觉得脸上有光了,可背后的代价却是老百姓的尊严和孩子们的希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