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养老金“六连涨”
2010-05-25 08:32:42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王庆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5月25日讯 “今年又涨了100多元,这是第六次‘涨价’了。”看着养老金存折上的数字,原北满特钢退休工人秦学章露出欣喜的笑容。78岁的秦学章1987年退休,刚退休时只有56元的退休金,而今年春节前,他的月收入已超过1600元。

  “六连涨”让老人腰包鼓起来

  从2006年开始到今年1月份,国家连续六次上调养老金。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的700元提高到1300元左右。史无前例的六连涨,赢得了退休老人的一片叫好声。

  原车辆厂退休的工人李怀才为记者算了一笔账,“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间,我的退休金总共增加了180元。而自2006年起,连续5年涨工资,我的养老金上调了600多元,我们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78岁的顾湘莲工作时是一个企业的“家属工”,退休后原来每月只有180元的“工资”。从2008年开始,她的退休金一下子达到了900多元,今年更是涨到了1000多元。老人的心里乐开了花。

  “六连涨”让老人晚年有尊严

  齐市作为国家较早建立的重工业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多企业经历了兼并、改制,甚至倒闭的阵痛,而这些企业的工人和退休人员,更是经历了艰难的岁月。回忆起企业停产发不出工资的日子,齐齐哈尔第八制砖厂退休的张大爷感触颇深。那时一家人整天唉声叹气,老伴儿有病也不敢去医院。儿女们也下岗了,没钱帮他们,一家人常常因为钱怄气、不愉快。他说,现在他们从社保开资,每月的退休金已经涨到了1700元,加上老伴儿的800多元退休金,除了吃饭买药,还能给孙女掏点学费。他还说,因为有钱能自己养老,他们在儿女面前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拿着较高养老金的老人都能尽情享受幸福的晚年。在电业小区,86岁的曹振发每月的退休金达到了3000多元。他不仅雇了一位买菜做饭的保姆,还长年雇佣一位读报陪聊的钟点工。

  “六连涨”让老人追赶消费浪潮

  在过去的消费市场,几乎难觅老人的身影,而如今老人们成为消费大军中不可小觑的力量。家住安居社区的宋玉芳老人,每周都和老姐妹们相约到大润发超市买副食品。老人笑谈消费观念已经完全改变,过去是买最便宜的肉和菜,现在是买最好的肉、最新鲜的水果、最想吃的菜。

  退休教师李贺军和老伴儿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已经达到了5000多元。老两口儿在西园小区住着90平方米的房子,不仅生活宽裕,而且每年还外出旅游。“去年我们去了新疆,今年打算去广西的西双版纳。”老人说,他们还自备了数码相机和摄像机。

  纵观齐市老年人近年来精神生活和物资生活的变化,不难看到,工资“六连涨”让他们消费越来越有底气。一些老人对自己未来的工资收入更是充满信心,在采访中,他们还普遍表达了这样一种心声: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这么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肯定还会稳步上涨,关键是怎样用好自己的钱,提高生存质量。

  “六连涨”后还会怎样涨

  对于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养老金还会不会每年都涨的问题,有专家认为,从与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的角度看,应当每年都有调整,因为养老金的计发是每年都在变动的,这样有利于制度衔接。市社保局养老保险科陈知先科长告诉记者,目前齐市还未收到养老金进一步调整的通知。记者同时了解到,国务院在部署2010年养老金调整工作时强调,对今后的养老金调整要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这个调节机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状况,正常情况下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应不高于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水平,体现出对劳动的尊重和认可;其二是物价变动状况,养老金上调幅度应不低于物价涨幅,以保证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不降低。从长远来讲,正常调整机制的建立更有利于保障退休人员的权益,使其退休待遇稳步提高,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邱士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