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工商工作人员在查吃费手机。
黑龙江新闻网讯 “如何能有效地保护哈尔滨的消费者不掉入‘吃费’手机的陷阱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问题手机彻底清除市场,市民买不到吃费手机了,吃费的问题也就解决,”哈市工商部门表示,这一做法是从流通领域末梢阻断吃费陷阱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哈市工商部门先后亮出7道“杀手锏”,将市场上的问题手机全部下架,同时敦促与之相关的三大通讯运营商、SP增值业务服务商、销售商、厂商等相关人员纷纷从这条产业链的幕后走到前台——下架、退市、返厂、上监管黑名单、向社会公开做出承诺……有效阻止了消费者与吃费手机的亲密接触。
第一锏:问题手机下架全部——
哈市工商部门5月10日开展手机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立即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卖场在5月15日之间对吃费手机进行自查,发现后立即下架,如果5月15日之后继续销售将被严罚,情节严重者将吊销营业执照,并进行罚款处罚。
第二锏:手机卖场公开承诺——
哈市工商部门要求哈市所有手机卖场公开向消费者做出承诺,坚决抵制手机吃费陷阱,绝不销售问题手机,继续销售吃费手机将双倍赔偿消费者。
第三锏:手机柜台向社会公示——
哈市工商部门要求各品牌厂家在卖场的销售柜台公开向消费者做出承诺,张贴公告,坚决抵制手机吃费。
第四锏:销售发票上公开承诺——
哈市工商部门要求各大卖场、经销商、批发商在销售手机的发票上公开承诺不销售问题手机,并注明如果销售了吃费手机按销售价格双倍赔偿消费者。
第五锏:工商部门发布消费警示——
哈市工商部门先后10余次向市民发布消费警示,提示广大消费者没有承诺的手机店不进,没有承诺的柜台不看,发票没有加盖公章的手机不买。
第六锏:工商部门公布监管黑名单——
哈市工商部门先后4次发布列入监管黑名单的手机品牌,提醒消费者谨慎选购。
第七锏:市民自愿购买山寨机和仿制品手机,工商部门不受理维权。
自6月1日起,凡消费者购买监管黑名单内的品牌手机及山寨、冒牌、翻新、水货等禁止上市交易的手机所产生的消费纠纷,不受法律保护,工商部门一概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