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中华巴洛克更新改造方案出炉 主体年末竣工
2010-05-27 15:15:12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哈市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不但有大量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还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然而,一个世纪的光阴荏苒,这一区域已经渐渐失去了瑰丽的风华。

  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委员表示,哈市去年花费3亿元实施了中华巴洛克一期改造,但结果不甚理想,完工一年多来街区内大门紧闭,白白闲置。如何通过更新改造使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恢复活力生机、再现繁荣成为摆在哈市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6日,记者从哈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获悉,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将于6月开工.改造方案在一期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届时将通过完善周边道路交通体系及配套设施、建立集餐饮、旅游、商业、观光于一体的产业核心区,不但可以恢复一期项目的活力生机,还将把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冰城的新地标。

  

  历史及现状

  开埠之地百年沧桑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位于哈市道外区中部,南起南勋街—丰润街,北至升平街—地灵街—浴海街,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这里是哈尔滨的开埠区,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历史建筑、胡同、院落和历史风貌街区,形成了以中华巴洛克为主,兼容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新艺术运动等时期的建筑风格,这些都是哈尔滨近代发展史的见证,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据哈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外区现存的近20条胡同中,形成于开埠之初的百岁胡同如今仅剩6条,均位于本保护区内,分别是张包铺胡同、鱼市胡同、染坊胡同、新市巷、仁义巷和松光影院胡同。该项目规划区内还有50余家老店、名店、老字号。以商住混合功能形成的院落是保护区传统大院的主要特色之一。

  宗旨及意义

  改善民生抢救文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哈市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基本保持原样,但由于年久失修,砖木结构的外墙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有的墙体已经出现断裂和局部塌陷。而该区域居住者多以低保户、残疾人员和外来经商人员为主,生活环境恶劣,道路狭窄、基础设施落后,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冬天污冰当道,夏天泥泞不堪,居民出行不便,所以亟待改造“拯救”和保护。

  为了保护街区,哈市实施了一期中华巴洛克工程的改造,但2008年完工后一年多来,该街区的院落、商铺都大门紧闭,整条街人迹罕至。今年的“两会”期间,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大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保护力度的建议》,希望哈市尽快采取措施。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更新改造方案设计的出炉,对于抢救、保护这个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展现其珍贵的地域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改善当地居民恶劣的生活状况及生存环境,解决当地居民迫切要求改造的民生问题。

  激活街区

  再现繁荣

  一是完善周边道路交通体系及配套设施恢复城市空间活力。通过重新规划,整合区域内的交通体系,增设停车空间,使更新区域内交通组织合理化;利用一期工程预留市政基础设施容量,完善更新区域内配套基础设施,实现现代生活经营模式的转换,恢复城市活力。

  二是通过更新改造,形成集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核心区,再现繁华。在保护历史街区文脉的同时,植入新的业态功能,使区域内功能更加完备,让更新区域形成新的城市活力核心区,再现历史的繁华。

  三是建设世界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对旧有保护建筑、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复性改造,拆除不具特色风格、无存留价值的建筑,建设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维系中华巴洛克文脉。

  1

  具体方案分区域恢复老道外手艺

  方案确定,该区域划分为“历史风貌展示区” 、“更新保护提升区”、“活动旅游核心区”三个分区。

  “历史风貌展示区”(南四—南二)内设立院落式旅馆、独立四合院、民俗展示区以及经贸区。一期工程(南三—南二)内为民俗文化区,其中包括:山东会馆、民俗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馆。

  “更新保护提升区”(南二—南头)内辟建经营老道外特色、中华小吃特色的风味美食为主导的小吃街。

  “活动旅游核心区”(南头—景阳街)作为巴洛克广场的核心区,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内容。以广场为中心依次设置金融区、精品商业区、餐饮酒吧区及休闲娱乐区,各分区主题明确,空间布局合理;整体结构灵活,以适应综合功能需求。在整个区域内采取经典巴洛克风格,充分展现广场周边建筑艺术。保存仁义巷、新市巷、染坊胡同的脉络肌理,体现原有街巷风貌。使整个区域形成以广场为中心,各功能分区有序连接、具有优良品质的城市客厅,成为哈市又一处景观节点。

  2

  优化路网设地下停车场

  为了解决该区域交通不畅的问题,方案确定调整该区域内的路网模式,优化交通组织,将道外区纯化街和南头道街辟为步行街,其余四条街形成车辆交通干道,另有若干南北巷道。阡陌交通、宽窄不同、人车分流,既能满足旅游观光功能需求又能提高城市交通疏导能力。

  同时,该区域将整体设置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46640平方米,停车数量约为1000辆左右,以满足整个区域内停车需求。

  3

  打造文化旅游商业区

  哈市确定的中华巴洛克更新改造的定位是:通过改造工程和历史文化挖掘,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建筑资源,形成以中华巴洛克建筑景观为亮点的现代精品建筑群,打造哈尔滨历史文化名街区。在功能定位上将以旅游产业做牵动,打造文化旅游商业区:打造一个具备新文化、新产品、新体验主题旅游区;商旅结合:具备商务休闲、特色购物、旅游、餐饮、文化、娱乐、服务的多功能商业街;满足周边地区完善的生活配套,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一种有别于城市的休闲风情和体验。

  在经营定位上突出区域特点,打造特色产品经营商业区,经营哈尔滨特色产品和服务,以地方土特产品、建筑风情摄影、地方特色文化、文艺演出、古玩书画市场等为主要内容,体现历史文化风情。

  时间表6月启动改造年内现“芳容”

  哈市确定启动的中华巴洛克街区保护更新二期工程范围划定为道外区景阳街—靖宇街—南四道街—南勋街合围区域,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需腾迁、拆迁建筑面积16.82万平方米,改造范围内共有公企及居民用户约3663户(住宅3441户,非住宅222户);计划投资18.37亿元。工程计划6月开工,力争2010年年末主体竣工。

  今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腾迁拆迁工程、巴洛克建筑群修缮改造及新建工程、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景观广场和停车场建设工程、供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等配套工程、保护性开发建设工程等。届时,哈市中华巴洛克将焕发新颜,成为冰城一处新地标。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