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0日讯 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国内外参展方都在以各种方式展示和提倡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提倡发展自行车是很多国家城市的一项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笔者在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国外城市案例馆参观时,发现很多国外城市都十分重视发展自行车。在今年4月23日发表《发展公共自行车,为冰城交通减压——上海迎世博非机动车管理的启示》文章并得到一定社会响应后,在此介绍上海世博会几个国外城市重视发展自行车的案例情况,希望有所启迪。
A巴塞罗那案例
巴塞罗那案例馆城市规划区的一个主题是:把可持续性作为一项原则。为了了解其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具体情况,笔者先与巴塞罗那馆讲解员戴月小姐进行攀谈,随后又拜访了馆长伊莎女士。伊莎女士介绍,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巴塞罗那政府倡导行人和环境优先的理念,鼓励人们出行使用公共交通,提倡人们多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出行在巴塞罗那很普遍,而且由于政府十分重视专用自行车道的建设,在巴塞罗那骑自行车十分方便和舒适。
B马德里案例
在参观马德里城市案例馆时,笔者也看到了其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展示,于是就主动找到馆长佩德罗先生,了解马德里市如何鼓励发展自行车的做法。
佩德罗馆长指着案例馆中的一块展板说,马德里鼓励发展自行车。然后,他让笔者看看马德里的市区地图,指着城市外环线道路说,马德里城市外环线长三十多公里,不但设置汽车行驶的环线道路,而且设置专用自行车道。马德里市区的几个大型公园,都有环公园专用自行车道,城市外环线自行车道与市区内几个公园自行车道互相连通,为骑车休闲和健身的市民提供方便。目前,马德里市还规划在市区建设更多的专用自行车道,鼓励发展健康、环保的自行车出行方式。
C奥登塞案例
作为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故乡,丹麦奥登塞市不但以其童话般的城市魅力而著称,更以自行车王国而出名。笔者向奥登塞案例馆两个中文名字为喜娜和春兰的讲解员详细了解了奥登塞发展自行车的情况,感觉印象很深。奥登塞市是丹麦第三大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18万。一百多年前,奥登塞市曾建设了丹麦的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后来也经历了重视汽车忽视自行车发展的阶段,大约在10年前,奥登塞市政府重新提倡并鼓励发展自行车,目前全市拥有自行车道长度510公里,人均拥有自行车道长度3米,大约25%的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其中80%的学生骑车上学。除了自行车道,政府还建设了很多自行车停放设施、充气设施、地面自行车锁等设施,大大方便人们骑车出行。在谈到奥登塞冬季下雪对骑车的影响时,两位讲解员介绍,在下雪时,奥登塞优先清理自行车道上的积雪,然后才清理汽车道上的积雪,可见,在那里骑自行车是多么受到鼓励和照顾。
D期待:成功的哈尔滨自行车案例
研究发达国家城市自行车发展的过程,发现很多城市都曾经历了“重汽车、轻自行车”的发展阶段,马德里案例馆佩德罗馆长告诉笔者,他上世纪90年代曾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经常骑自行车出行,现在十分怀念北京交通的自行车时代。哈尔滨市也曾是自行车出行占据大半江山的城市,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里的自行车身影越来越少了。今年正值全市的路桥改造建设时机,可以在道路设计和建设中考虑适当设置自行车道,重新提倡发展自行车,应该是时机比较成熟。
除了低碳环保和健身的原因,在哈尔滨发展自行车的原因还有:
关注民生的需求。很多市民目前还不能乘私家车出行,而且还有一些经济困难的群体存在,如果能够为后者提供经济、方便、安全的自行车出行方式,也是对民生的关注。
缓解交通的需要。按哈尔滨市区面积,很多人上下班距离并不太远,骑车出行比较适宜,如果不重视公共交通发展和骑车出行等交通方式,私家车发展过快,哈尔滨可能成为出行成本较高的城市。
城市风格的点缀。在哈尔滨,如果满街看不到一辆自行车,而是到处看到拥堵的汽车、感受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城市的欧陆风情一定会大打折扣。
希望通过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哈尔滨适度发展自行车的成功案例。
(作者王喜全,省发改委干部,现被中组部选派赴上海世博会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