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日讯 题:八五九农场率先实现农业生产公交化
记者 孙晓锐
![]() |
八五九农场场史馆复原建场初期生产生活环境。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
![]() |
八五九农场现代化的体育中心。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
初到农垦建三江分局八五九农场,记者便感受到这里蓬勃强劲的发展气息:237公里的全场水泥路循环网施工正酣,同八一农大联合建立的信息化采集系统安装正忙,明珠家园二期工地热火朝天,肉、奶、蛋、菜四大基地惠及百姓……全场203万亩的土地上,积蓄的发展动能正在喷薄而发。
为建设秀美宜居的边陲重镇,八五九农场计划从2009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将完成33个作业站、居民点的整体搬迁工作。
百姓搬迁到场部后,为了方便百姓生产,农场在全场打造了“两纵七横七个循环网”的237公里的水泥路循环网络。工程竣工后,将实现站站通水泥路,建立公交运营网络,做到有田的地方就有水泥路,水泥路修到哪,公交车就开到哪,打造半小时交通圈,百姓种地实现公交化。
八五九农场副场长季光照介绍说,场区农业生产实现公交化后,农户可统一乘坐公交车前往农业作业站耕种,即使最远的作业站也仅需半个小时即可到达。同时,为方便农户出行,农场还在作业站内新建了临时简易房用于放置农业用具,收获的粮食可以在作业站的晾晒场进行脱水处理,农户实现了“轻装上阵”。
据了解,全场水泥路循环网已建成水泥路面116公里,今年将完成剩余121公里的建设任务,目前各标段已经全面开工。
八五九农场19作业站站长李斌说,农场进行整体搬迁后,站内农户已全部搬到场部居住。为了方便农业生产,农场新修的水泥路从场部一直通到了我们作业站,农忙时每天有6趟班车接送农户。现在我们的农户下地种田叫“上班”,收工叫“下班”,跟城里人的工作生活没啥两样。
整体搬迁后,农场场部可达到2万人,人流、物流量将大增。为了给农场居民打造出规范有序、清洁安静、安全舒适、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农场还在农场外环路建设了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功能集物资仓储、机车修理、配件销售、运输配货、车辆停放等于一体的物流中心,实现了生活区与商业区分离。
此外,农场还全力整合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流教育、一流医疗、一流文化,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实现集中投入、重点建设、提档升级、功能完善,让百姓不出农场就能享受到城市般的生活,降低百姓生活消费成本,打造低碳生活方式。
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通过八五九农场几代垦荒人的拼搏努力,农垦职工传统的生活方式率先在这里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