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哈尔滨近万只猫狗流浪街头 “家”在何处?
2010-06-07 08:46:3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周莹 肖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6月6日讯 在公路大桥附近的一个小区,每天在中心花园附近晨练的大妈、大爷们最近总能看到一条皮毛脏得几乎看不出本色的小“京巴”,仔细看样子虽然挺可爱,但显然它是一只“丧家之犬”。这只小狗不是在垃圾站找吃的,就是可怜巴巴地躲在远处朝老人这里张望,不时会有好心人扔给它点儿吃的。经常喂小狗的刘阿姨说:“小狗挺可怜的,好歹也是条命呀,这主人咋这么狠心……”

  在我们的城市里,流浪猫、流浪狗的身影不时会闯入我们的视线。动物“流浪者”从何而来、将去哪里?如何管理它们?这些问题背后,更涉及到居民的安全、疾病的传播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调查】

  流浪小动物都曾有一个温暖的家,而一旦被主人丢弃或走失,就从天堂跌到了地狱。轻则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重则挨打受虐,丢掉性命。

  流浪宠物艰难生活

  在高速路或二环桥上,不少司机都看到过被撞伤奄奄一息的小狗。司机姜师傅说:“有时看到被撞死又被车碾压得血肉模糊的小动物,真是难受啊!要养就好好养,养了又扔,真是造孽!”的确,由于宠物主人的不负责任,小动物从主人怀抱到流浪街头,遭受了许多磨难。一些市民告诉记者,他们亲眼所见有人虐待流浪的小动物,如用针戳眼睛、扎皮肤,用脚踢、踩踏,从高处往下扔,把猫按在水里等等。

  宠物流浪问题多多

  流浪宠物也给市民带来了诸多麻烦。3周前的一个傍晚,刘女士5岁的儿子东东在道里区通江街自家楼下玩耍时,小腿被一条流浪狗咬出了几个牙印,东东吓得哇哇直哭。被送到医院后,又是打针,又是开药,花了不少钱。刘女士说:“这些野猫、野狗满街跑实在太吓人了。有主人的宠物尚且对人有威胁,流浪的猫狗就更危险。”采访中记者发现,流浪猫狗乱跑吓人、咬伤人、传播疾病等情况时有发生,流浪动物横穿街道影响交通等情况也屡见不鲜。

  问题还不止于此。据位于南岗区某宠物医院的小黄告诉记者,流浪猫狗随便繁殖更是存在巨大的隐患。在动力区乐松购物广场的地下超市附近,经常有一只流浪的白猫出没。最近,附近的业主发现,这只猫的肚子越来越大,原来它怀孕了。据小黄介绍,猫的繁殖能力惊人,通常一只小猫长到6至8个月大就进入了性成熟期,一年可以繁育2~3次,如果按两只猫一年产仔两胎、每胎2~8只计算,一年产仔量少则几只,多则十几只。照这样下去,这些流浪猫又将繁殖出多少只流浪小猫呢?又将给居民带来多少麻烦呢?

  如何对待触及良知

  流浪宠物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涉及卫生、安全的社会问题,还触及市民道德层面。市民周女士说,两年前的夏天,她接孩子放学,在先锋路与红旗大街的交叉路口处看到了一只刚刚被车压伤的“吉娃娃”,小狗的腿流着血,奄奄一息。孩子央求她救救小狗,周女士一开始打算做做善事,可“理智”告诉她不能救———救了它到哪里治?治好了怎么办?如果被狗的主人赖上怎么办?就这样,在周女士为孩子讲了许多大道理后,最终和其他人一样,从受伤小狗旁走过……事后,周女士看到孩子当天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和妈妈没能救你,对不起,小狗,我会一辈子记住你的……”这件事令周女士至今无法释怀。她说,流浪动物受害的同时,受伤的还有许多善良而柔弱的心灵,受拷问的还有我们的道德和良知。

  【困难】

  其实一直以来,无论是社会还是爱心人士,都在为救助这些流浪宠物做着自己积极的努力。怎奈涉及的问题太多,自然也就困难重重。

  爱心救助杯水车薪

  面对流浪小动物,爱心人士自发展开了救助。南岗区和兴路上的一家便利店店主夫妇看到一些流浪猫可怜,先是给它们喂吃的,继而开始收养,六七年来已发展到有20多只流浪猫常住他家。出租车司机王亲玉多年来把大部收入都用来收养流浪动物,17年收养400只流浪动物,妻子曾为此一度要求与其离婚……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市民自身财力与精力有限,所以他们的爱心救助往往是杯水车薪。

  民间协会发展艰难

  “爱猫”是哈尔滨市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之一,组织这个民间团体目的就是救助流浪小动物。据了解,哈尔滨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创办于2004年,是在市民政局注册的公益性协会。“爱猫”说,流浪小动物也是生命,对它们也要有应有的尊重。从这个角度,他们成立了协会,开展对流浪小动物的救助活动,救助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协会通过网络论坛等方式公布救助热线,一接到群众举报,就安排志愿者赶至现场。通常流浪小动物们都会有些伤病,较轻的他们自己治,重的则要送到宠物医院救治。除一些流浪小动物受伤需要医治,一些动物还要做绝育手术,费用也不少。由于长期会员不多,捐助资金有限,加之租用的场地面积有限,救助力度还远远不够。

  【疑问】

  据了解,三个核心问题导致流浪宠物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丢弃宠物的主人———谁约束

  在道里区某宠物市场,一名业主说:“养宠物不仅需要爱心,还要有恒心、良心,一些人养宠物只为一时好玩,新鲜感一过或者是嫌麻烦等就把宠物遗弃了。”他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对情侣逛市场,一时高兴买了一只小猫,但后来分手了,两人都不愿再养,最后女孩把小猫给送了回来。像这样的还算是不错的呢,不少人都是往街上一扔。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位志愿者也说,流浪猫狗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良豢养。但对于这样的宠物主人根本无法约束。

  日益增长的救助费用———谁埋单

  居住在文昌街附近的退休工人张大爷已坚持3年为住所周围的流浪宠物提供食物。他说,最开始是给院子里的小鸟撒些小米什么的,后来发现有一些野猫、野狗也经常到院子里来,就开始喂它们一些剩饭剩菜。再后来,来的流浪动物多了,就专门做一些东西喂它们。现在,每月花在这上面的钱得有150元,占了自己退休金的八分之一。张大爷说,“再多,我就有些吃不消了。”动物保护协会也在网上发帖呼吁———“协会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头孢曲松钠、派通钠等一些抗病毒的药品和消炎药品,还缺乏大量的废旧衣裤、旧羽绒服以及报纸、纸壳等。这些东西都是救助小动物必须的用品,希望广大市民给予支持和帮助。”

  不断引发的社会问题———谁来管

  对于流浪动物的管理,至今靠的都是民间自发的救助,没有明确的机构负责。民间机构的优势在于直接、便利、成本低廉,但问题却也显而易见———没有协调卫生、医疗、社区等机构的权限,工作的开展受到多方制约。安全、卫生等问题应该属于政府的行政服务范畴,那么,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在流浪宠物的管理中担当职责、发挥作用,流浪动物的统筹和管理已成为制约这一问题的关键。

  【对策】

  流浪宠物已不仅仅是动物保护者的话题,它们真的只能做城市的“弃儿”吗?

  进行爱心教育———

  宠物主人要树立道德意识

  网友jeelee在网上发表倡议,“做负责任的宠物主人,坚守对生命的承诺”。他建议养宠物的人在决心把宠物领进家门前,仔细想清楚宠物是生命,不是玩具,是生命就有生老病死,你能始终如一的照顾他们吗?能为他们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吗?只有这才能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宠物主人,只有更多的宠物主人做到有道德,才不会让宠物成为城市“弃儿”。

  尝试政府扶持———

  给动物保护机构必要的支持

  据了解,哈尔滨市的民间流浪动物救助组织主要是哈尔滨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和网络中的哈尔滨市宠物“计划生育”爱心联盟等,他们为哈尔滨市的流浪动物做了大量及时而有益的工作。目前,哈尔滨小动物保护联盟基地也正在开展“爱心探访”等定期活动。但对于大量的流浪宠物来说,民间组织能做的只是杯水车薪。一些动物保护人士期盼能尝试建立“民办公助”的流浪动物救助基地,由政府部门建立一种长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如健全民间流浪动物认养制度等。

  推广多种渠道———

  充分发挥社会爱心的作用

  尽管个人的爱心行为力量不够大,但却因为它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操作灵活、机动,因此应该重视并予以充分鼓励。网络论坛的作用即不可小视,现在已经建立的就有哈尔滨宠物领养网站、土猫领养等。在网络论坛中,网友“柚子檬”发帖征集“志愿领路人”,号召大家为小动物救助机构捐猫粮狗粮、旧床单被褥、废报纸。保护中心的义工“梧桐夜雨”还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免费为打算关爱动物的人提供引路服务。网友“土猫”更是推出了介绍详细的《流浪猫救助手册》。

  完善法律法规———

  让流浪动物管理有章可循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制定于1997年的相关管理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宠物增长、流浪小动物增多的现实需要。目前,哈尔滨市正在着手制订新的《哈尔滨市犬类管理规定》,届时流浪犬类的管理将有明确规定。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