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7日讯 从我市老年人档案和数据库扫描老年人生活现状之三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离不开个“钱”字。我市老年档案和数据库中,对全市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情况调查统计显示,城镇老人中,六成以上老人的生活保障以退休金为主,而农村需要各种救助的老年人占到了农村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
城镇老人收入多靠退休金
我市老年人档案和数据库中,单独列出了老年人生活保障项目,并按收入来源,进行了分项。数据显示,已经录入的16万余条城镇老年人数据中,靠领取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占到了63.4%,同时,还有17%的老年人靠享受社会保障生活。其中,6.9%的老年人需要领取低保金,领取低保金的老人中,又有0.9%属“三无”老人。自力更生或靠其他收入来源生活的,占到城镇老年人口总数的18%左右。
市民政局福利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建立老年人档案和数据库,不仅是为了下一步制定出台全市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等相关政策提供真实、可靠、有利的依据,也是为了确保部分困难、低保边缘、“三无”老人生活上得到政府和社会及时、有效的救助。
四成多农村老人需自力更生
海林市山市镇的王老太今年90岁,虽然与儿子和女儿同住一个村子,可老人坚持自己居住。烧火、做饭、种地,老人都亲力亲为。今年,有一件让王老太高兴的事:海林市民政局决定从今年起,将给百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助的年龄放宽至90岁。王老太逢人便说:今年老年节,我就可以领“工资”了。
在我市农村,大多数老年人都跟王老太一样,从没领过工资,生活主要靠种地、饲养牲畜家禽等,以自力更生为主。我市老年人档案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也显示,农村老年人中有45%的老年人生活依靠自力更生。此外,依靠新农保生活的老年人有26%,其余29%的老年人属五保、低保和低收入老人。
我市需救助老年人超过20%
综合分析我市老年档案和数据库可以看到,在已录入的31万余条老年人数据中,有7.1万余名老年人生活需要社会救助。其中,近一半的老年人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其余为五保、“三无”、低收入等情况的老年人。
市民政部门介绍分析说,继去年9月我市城乡低保标准相继提高后,在今年的29件利民事实中,又将再次提高我市城乡低保标准纳入其中。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市城乡低保家庭都将领取到提标后的低保金。而除低保家庭外,我市还有近1万户的低保边缘户,他们的人均收入或家庭年收入虽略高于低保标准,但生活依旧困难。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我市相关部门也将对他们进行救助。目前,我市正在全力推进志愿爱心帮扶活动,希望通过这些综合救助措施,为这些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也提供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