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晒伤:大热天穿了两层衣服
8日8时许,记者来到开发区长江路打通工程南直路附近的施工现场。
62岁的陈师傅做建筑工人已经35年了,是工地年纪最大的人。虽然还是早上,但是滚滚热浪已经扑面而来,刚刚和陈师傅聊了五六分钟,记者身上的衣服就湿透了。
记者发现,虽然气温很高,但陈师傅身上却穿了两件厚厚的衣服。陈师傅说,这几天太阳“太毒”了,只穿一件T恤,虽然很凉快,但胳膊和后背很容易晒伤,“晒伤后再一出汗,整个后背就像有人在伤口上撒盐一样疼,处理不好的话还很容易溃疡,所以我在T恤外面又套了一件迷彩服。”当陈师傅挽起袖子时,记者看到,他的袖口处有一道明显的黑白分界线,手臂、脖子等部位也显得黑白分明。
谈话中,陈师傅不停地清理散落在路上的尘土,后背上的衣服已经湿透,额头上的汗水顺着鼻梁淌下来,滴在身边的一块木板上,不一会就湿了一大片。
来自吉林省榆树镇的54岁的张师傅是工地的杂工,无论哪里需要人手,他都要第一时间跑过去,非常辛苦。
张师傅告诉记者,虽然工地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会给他们准备绿豆汤解暑降温,但是在干活时他有一套自己降温的方法。他在安全帽里卷了一个湿毛巾,“毛巾是用凉水浸湿了放在帽子里的,这样既阻隔了阳光直接照射头部,又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从早上6点开工到中午休息,差不多要给毛巾换两三次水,下午天气更热,换水的次数也就更多了。这个方法很管用,我已经把这招教给了工地的年轻人,现在他们都用这招降温。”张师傅说。
老婆纳的“千层底”耐穿凉快又温馨
9日10时许,记者来到香坊区征仪路打通工程哈平路路段施工现场,虽说此时火辣辣的阳光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可51岁的力工乔喜富仍然在忙着手里的活。
乔喜富说,他和哥哥以及3位同乡一起来哈市打工,他们来自齐齐哈尔讷河市农村。由于家里地少,他就趁农活还不太忙时出来给孙子赚点奶粉钱。乔喜富家里有5口人,提起不满3岁的孙子,乔喜富脸上不由浮现出了欣慰的笑容。乔喜富说:“天气虽然热,但是在这里工作每天能赚几十块钱,我家的地一年下来也就能赚三四千块钱,在这里打工两个月赚出来了。今年夏天我还想把儿子和老伴接到哈尔滨好好玩玩,听说这里的儿童公园里能坐小火车,到时候也让俺孙子坐坐。”
攀谈中,似火的骄阳已经把大地烤得火热,脚踩在地上隔着鞋底还感到灼烫。
乔喜富看着记者脚上穿的鞋子说:“别看你穿的是皮鞋,但是不及我穿的自家人纳的‘千层底’舒服。”乔喜富指着脚上穿着的一双蓝色的手工缝制的布鞋说,这是他出门时老婆用旧牛仔裤给他纳的“千层底”,鞋底特意加厚了两层,不仅耐穿而且又软又舒服。
“从家出来时我背了4双鞋,我表哥和同乡还嘲笑我,但来到工地后他们都羡慕我。工友们买的鞋子,最多也就穿个10来天,不是开胶就是被铁丝划坏了,而且一双鞋就得十几块钱,一个月下来光买鞋就要花好几十块钱,不耐穿也不舒服,太不值了。我的鞋子既轻巧又舒服,现在穿了快一个月了还好好的,最重要的是我老婆做的”。乔喜富笑着说。
每天起码要喝10斤水
“天这么热,年纪大的就扛不住了,年纪轻的稍微好些。”9日下午2时,在保健路打通工程工地,来自绥化的胡师傅一边说着,一边摘下安全帽,喝起水来,身上那件深蓝色的T恤湿了一大片。“在这种天气里,我们干一会儿活,就得喝一肚子水,每天起码要喝5公斤水。”胡师傅是电焊工,工作时间可以自己调配。胡师傅说,前几天刚发了工资,儿子一直想要一个遥控玩具汽车,这次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满足儿子的愿望。
胡师傅的同乡老李是水泥工。“天太热了,你看这才十几分钟,衣服就湿透了。”谈话中,老李不停地仰着脖子喝水。“现在天气热,工地给我们发了风油精,中午吃饭还有绿豆汤。但是工地上提供的是白开水,要是能在水里再放点盐,喝起来就更解渴了。”和老李聊了不到5分钟,记者就感觉脖子火烧般的疼,但老李在太阳下一干就是一天。
此刻,百余米的施工现场完全暴露在烈日之下,在太阳的炙烤下,整个工地看上去就像一个大火炉。记者了解到,由于天气炎热,工地现在开始实行错时施工,下午2点后工人们才开始正式施工。30岁的李晓磊刚刚结束午休,就急匆匆地找到一个水龙头往头上淋水。他笑着说:“天气太热,一动就一身汗,这是最快的降温方法。”李晓磊是工地的降尘工,主要负责给工地洒水降尘、降温。在他身后有一辆拖拉机,车上装有几只大桶,工人正在往桶里抽水。李晓磊介绍说,工地每两个小时降一次尘,他每天工作10小时左右。他在哈市打工已经有2年了,这几天气温太高了,工友们往往是戴上安全帽还不到5分钟,汗水就顺着脸颊流下来了。降尘、降温工作非常重要,即使再热他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早上6点开工每天工作10小时
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长江路打通工程化工路施工现场。当天最高温度达36摄氏度,地面温度实际已经达到40摄氏度左右但是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似乎丝毫未受到影响。
在施工现场,来自牡丹江的20岁小伙马国梁正在做弯制钢筋工作。他和工友们每天早上6时左右起床开始工作,中午稍稍休息后,一直干到晚上6时左右才收工。每天近10个小时的劳动并没有让他觉很累,他说一是自己年轻,二是自己心中有理想。马国梁卷起袖子露出长满痱子的手臂,“没办法,不穿长袖衣服就得晒脱皮,可穿了又长痱子。工友们劝我买防晒霜擦,可是我一天的工资还不够买一瓶防晒霜呢。我现在首要的目标是攒钱娶媳妇,到时给俺媳妇买防晒霜,一定不让她晒着。”马国梁说。
马国梁身后的小伙叫李吉龙,是马国梁的“发小儿”。李吉龙说,他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继续念书,一直在家务农,这几年在农闲时,就和马国梁一起来哈市打工。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攒钱学开车,等到有能力时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
有关部门为工地解暑降温
记者从哈市城建部门了解到,入夏以来,哈市气温不断升高,为了防止工人中暑,哈市各个施工现场纷纷实行“错时上工”的措施,早晨提早上工,中午延长午休时间,晚上提前收工。并且把上工时间调整为早上6点至11点,下午2点或3点(根据当天气温,施工现场自行调节)至晚上6点。
针对高温天气,哈市建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暑降温,要求各工地为工人发放毛巾、清凉油和仁丹;中午派专人为工人派发降暑茶、绿豆汤和糖;在建筑工地上专门设置凉亭,放置饮水桶,冲泡降暑茶。同时要求各工地调整作息时间,实施“早开工晚收工”措施,中午高温时段让工人休息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