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霁虹街上,绿色景观旁行人在挨晒。
东北网6月12日讯 “看看吧,现在的街头,不时会看到绿化带、小绿地,看上去很美,但人们从中却得不到一丝清凉。30年前的哈尔滨可是有树就有凉可乘。”冰城老人王宇发出这样的感慨。在近日高温的烘烤下,冰城人不禁怀念起以前哈尔滨的绿荫。
新路绿化
路宽了 绿减了
“我一周前去外地,回来从机场高速下来,走在机场路上,第一感觉是路太宽了,空空旷旷的,绿化少得可怜。”11日,冰城市民王少林这样评价,路宽了,很必要,但绿化必须跟上,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宜人绿荫。
中山路和机场路是哈尔滨重点打造的眼珠子工程。骄阳如火的高温天,中山路还在忙着架天桥,道路两旁的复式绿化看上去错落有致,煞是好看。市民陈岩老人想赶在路刚修好来看个新鲜,却不得不在头上搭个湿毛巾。“中山路真宽呐,太漂亮了,就是走在路上太晒了。”老陈说。出租车车主石忠山,也在为中山路的宽敞打心眼儿里高兴。“道路越修越宽,对我们这些跑车的人来说是好事。不过现在路宽了,早先能遮荫的绿化隔离带却没了,有点可惜。”石忠山说。
绿荫围挡
阴凉“拒人千里之外”
相对而言,香坊区是哈尔滨老城区绿化搞得较好的地方。11日10时许,走在安乐街一带,连接和平路、哈平路、三大动力路和和兴路的中心区,不仅有利用转盘道做成的大花坛,乐松广场门前,宽达5米、长约200米的绿地,也令人眼前一亮;在松雷商厦门前,有一处面积达上千平方米的绿地;原动力区政府门前、建设银行门前,也有面积近千平方米的绿地。这些绿地内,有草有花有大树,但无一例外,要么用栅栏围挡,要么筑起水泥池围砌,让人难以亲近,更别提乘凉了。
同样的,和平路的绿化也可圈可点,柞树作为主打,隔离带内丁香、垂榆、松树林立,美中不足的同样是,能遮荫的绿化却凤毛麟角。三大动力路、和兴路、哈平路,绿地、花坛、树木,绿化元素一样不少,独独不见遮荫功能。
幸存样本
老街区的一片绿荫地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多年未改造的老城区尚存零星绿荫地,给人带来丝丝凉爽。
11日11时许,在道里区,整条经纬街被烈日照得白花花的,只有儿童影院旁的小公园,浓郁的树冠伸出遮住了人行道。公园外有两个公共汽车站,在此等车感觉很凉爽。而道对面的站台,尽管有遮阳篷,但根本挡不住火辣辣的阳光,等车的人都躲到了广告牌后面。
“这里可是休闲的宝地。”附近居民赵淑珍大娘表示,这个小公园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年未经重建,园内植物也少有修剪,所以长得这样郁郁郁葱葱。附近居民都愿意到这儿来乘凉,感觉这里比大街上能低个四五摄氏度。
老城区偶见的绿荫地,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多市民流连忘返。但一些路中央的绿化带,虽树木成林,却难有让人亲近的空间,缺乏实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