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2日讯 21日,本报对哈尔滨市首例消费者因商品“标卖”价格不符起诉超市的维权案进行报道后,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经统计,昨天举报“超市价格诚信问题的报料”以“家乐福”最多。记者再访家乐福,发现商品“虚设”特价的问题屡见不鲜。
市民刘女士称,她在家乐福新阳路店促销区看到香辣酱旁的价签为0.6元,便购买了两袋。但结账时发现,香辣酱变成每袋1.5元,她随即找到服务台协商,对方为其办理了退货手续。
根据刘女士提供的信息,记者来到家乐福新阳路店促销区,乍一看香辣酱旁的价签为每袋0.6元,但仔细一看,0.6元的价签上写的是“北大荒豆瓣酱”。记者马上询问售货员,对方称,北大荒豆瓣酱已经售完,价签还未取下。
在收银台旁的柜台上,售价为7.9元的好丽友薯愿,促销价为7.1元,结账时为7.9元。记者找到超市服务台,经工作人员查看后告知:7.1元为之前促销商品的价格,由于中午休息,旧价签还没来得急换掉。在走访中记者还发现,本报昨天报道的原价为3.2元,优惠价为2.9元的伊利奶片,在交款时仍为3元。
常年在家乐福购物的马先生认为,家乐福商品的“标价”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19日,马先生在家乐福新阳路店购买了“特价”13.9元的内裤两条、一块16.9元的奶酪及7.6元的龙丹酸奶一组。实际结账时,内裤27.9元、酸奶5.6元、奶酪10.7元。一个多收了,两个少收了,但付款总额还是多收6元,马先生感叹,家乐福的“标价”真把消费者弄蒙了!
市民王先生报料,他在家乐福太平店购买标价为4.9元一包五袋的方便面,实际结账却为6.2元,当服务台给方便面重新扫码后,却出现了“第三种”价格———5.9元。被“多种价格”搞糊涂的王先生便将方便面退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