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3日讯 在哈尔滨的近郊,有一群人无所畏惧,在刺骨寒风中爬冰卧雪,在炎炎烈日下顽强拼搏。肥润的黑土地上,党旗似一团燃烧的火焰,飘动在无数客户的心间。这就是常年活跃在电力干线上乐于服务、专办实事儿的哈尔滨第二电业局党员服务队。
说服务队乐于服务,源于他们一颗奉献的心,源于他们肩头一份责任,更源于哈尔滨第二电业局统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由602名党员组建的党员服务队遍布这个局的各个岗位,多年来服务队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奉献社会、服务发展,以“四个服务”宗旨辐射带动职工群众,用炽热的爱、奉献的精神谱写当代电力工人的新歌,把理论与实践完美地进行糅合。
服务队成员大多身处这个局生产经营第一线,队长是服务队的中枢神经,是服务的组织者、推动者,个个肩挑重担、身体力行。队员是服务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人人吃苦耐劳、顽强奋战。他们积极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大局意识和执行力得到一次次的检验,集中体现在了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对百姓生活的提升上。
城市建设的先行官城市发展,电力先行。哈尔滨被批准为东北三省唯一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六大创新工程推进试点城市工作。这个局握指成拳,主动融入,将供电优质服务与哈尔滨构建“两城一区”结合起来,即江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及中心城区。随着“两城一区”建设的全面铺开,这个局的党员服务队誓为城市建设作贡献,为党旗添光彩。他们牢记使命,时刻关注“两城一区”建设中涉及到的所有用电事宜。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松北党员服务队放弃双休,克服4月多变的天气,全程配合松北区政府,边施工边设计,提供了先用电后交钱、先送电后办手续的特色服务。施工中又派专人协助创新城补办用电手续,做到了超前介入、超前服务、超前快速协调。历时4天,服务队就完成了从勘察现场到新立9基电杆,新做9处变台,新装2台200千伏安变压器、7台315千伏安变压器的施工任务,保障了科技创新城初期建设用电的尽快入网。
要发展,先修路。自5月初,城南党员服务队行动迅速,服务到位,鼎力配合哈南工业新城交通干线枢纽—江南中环路拓宽改造村屯征迁结电工作,以实际行动满足新城核心区建设所需,充分展现了央企应有的责任情怀。服务队采取“拆哪家屋,断哪家电”方式,保证了拆迁居民的及时结电、未拆居民和企业的安全用电,为道路拓宽改造赢取了宝贵时间,加快了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工程先期,服务队多次深入实地踏查,主动上门沟通,倾听经开区和平房区征迁综合办关于工程概况的介绍,了解拆迁村屯的自然状况、设备情况等,跟踪掌握工程阶段进展,协助征迁指挥部对575块电能表进行结电,并及时与居民仔细核对电能表基础信息,结算电费。
电力客户的好保姆
只要知道群众有了“电”忧,党员服务队就会挺身而出。哈尔滨市最大的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红星村,大部分土地被哈西客站及哈大高速铁路两个项目工程征用,特菜种植户纷纷“搬家”到临近的红旗乡进行二次创业。大棚、温室建好了,灌溉电井也打好了,可电力供应却成了难题。西郊党员服务队听说后,开辟绿色通道,跑前跑后帮助办理业扩报装手续,减免工程费用,30多度的高温下,持续4天奋战,新立20基电杆,安装8台变压器,架设1770米的高压线路,使特菜基地在最短时间内异地重新鸣锣开张。
因哈尔滨地铁建设工程,市政府征用了大量居民住房用地,为安置拆迁居民,筹建了棚改安居阳光家园小区。阳光家园一次性递交11个临时用电工程申请,并要求尽快送电。由于该小区工程的特殊性,西郊党员服务队打破常规,特事特办,队员们不顾35摄氏度的高温,头顶烈日,立杆、架线、安装变压器……,汗水将工作服一遍遍浸透,又被风一遍遍吹干,在杆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一天下来队员中有的脚肿得脱鞋都很困难,有的裸露皮肤被阳光晒得红彤彤,奇痒无比。即便如此,听不到他们一声抱怨。终于,服务队昼夜奋战13天,完成了这项“民生工程”的基建临时用电,为拆迁居民早日回迁赢得时间,受到了施工方的高度赞扬。负责小区建设的赵工说:“服务队施工的那些天,我们每天都盼着这电快点送。小区建设能如期进行,真要感谢供电部门的大力支持啊!”
弱势群体的贴心人
别看服务队队员多数是男性,但对待空巢老人、贫困学生、五保户、军烈属等弱势群体却很细心热情。平日里,队员们多亲近、多接触这部分特殊人群,从生活上尽量多关心、多照顾,建立了特殊客户服务档案,以便全面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对帮扶对象的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状况及时把握。服务队不仅与弱势群体结成对子,还捐钱捐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使帮贫帮在实处,扶弱扶在难处。队员们更是做好事不留名,2007年开始,城南服务队一队员就无私援助香坊区黎明镇柳树林村70多岁的刘玉全老人和瘫痪的儿子,每月在购电网点替老人缴纳电费。至今,老人只知道好心人是位供电员工,却始终不知到他的姓名。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这就是他们,一批英姿勃勃的电力领军人,一群开拓与实干的普通劳动者,积极地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艰苦就冲向哪里,成为城市建设、和谐社会的奉献者和参与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计昼与夜,不分寒与暑,他们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稳健有力,凭借一种坚持、无畏、奉献的精神,所到之处,尽是温暖,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