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7日讯 26上午在呼兰区萧红故居旁边,萧红纪念馆建设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呼兰区区长刘志军出席了奠基仪式。据悉,展馆面积大约4000平方米,工程预计投资1088.8万元,主体工程预计于年底竣工,届时,萧红纪念馆将成为萧红研究的重要场所。
31面窗户隐喻才女人生
根据呼兰区文体局工作人员介绍,萧红纪念馆毗邻萧红故居,整体建筑风格古朴而庄重。为与萧红故居相互映衬,纪念馆的主题色调以灰色为主。同时在院落、房舍的布局以及建筑物的大小等方面,萧红纪念馆与萧红故居都是相互呼应、统一又富有变化。两座建筑之间将种植高大的乔木,从而让人们感觉,二者既是有机的整体,同时又各自独立。
萧红纪念馆这座建筑在很多方面都独具匠心,阶梯造型的窗户象征书架、重叠式的房盖象征翻开的书籍、墙面的青砖好像一本本书籍。还有,该建筑共有31面装饰性窗户,隐喻了才女那31年短暂而其辉煌的人生,每一扇窗户仿佛都在诉说才女那传奇的经历。
“故居”与“纪念馆”将各司其职
据介绍,目前,萧红故居本身承担着纪念馆的部分功能,故居内有展览室,如果纪念馆建成,其部分展品将进入纪念馆。此外,萧红故居自1986年建馆开放以来已接待138万多中外游人,其中有来自24个国家3万多名萧红爱好者。各界名人在萧红故居留下了600多幅赞美与怀念萧红的诗词、书画。这些作品也将一并进入纪念馆,为人们从各方面研究萧红提供第一手材料。据介绍,建成后的纪念馆将为人们深入研究萧红发挥重要的功能,而故居则原汁原味地体现其往昔的生活原貌。
“声光电”再现才女生平
据悉,展馆在展出方式上,将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生动立体地展现才女的生平。按照初步方案,萧红作品将成为布展的一条主线,通过研究其创作轨迹将萧红研究推上一个新台阶。萧红的作品带有很强的自传性,通过走访萧红当年创作地,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通过现代化的光影手段加以展现。比如说,利用现代化手段,在展馆一角投射出高大的梧桐树,在风的哀鸣中雨滴拍打着树叶……利用声光电的巧妙结合,将萧红短篇小说《梧桐》中的乡愁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萧红和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