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8日讯 日前,就市政府出台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若干意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2015年全市城市化率将超55%
根据《意见》,哈尔滨市将突出抓好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强力推进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梯度推进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稳步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哈尔滨市将突出抓好重点小城镇规划和建设,通过垦区带动、林区带动、交通枢纽带动等“八个带动”,积极打造一批带动能力较大、辐射力较强、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大镇”、“交通枢纽重镇”、“旅游名镇”、“文化古镇”。
根据《意见》,今明两年为城乡一体试点起步阶段,在松北区、平房区、南岗区、道里区等主城区先行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支持位于近郊圈内的双城市、五常市、宾县、巴彦县选择重点城镇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2012年—2015年哈尔滨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到2015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5%以上。
重点规划40个城关镇和中心镇
《意见》提出,突出抓好重点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垒,加快形成特色突出、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重点抓好40个城关镇和中心镇的规划与建设。结合“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实施,加快推进乡镇、村区划调整,有计划地实施“撤乡并镇”、“并村”和“镇改街”、“村改居”,鼓励农民向重点镇和中心村组团集中。积极推进以“三棚一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住房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
近郊圈6区县打造主体功能区
《意见》提出,在围绕“强县”发展战略和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奋斗目标,构建哈尔滨都市圈过程中,近郊圈的呼兰、阿城、双城、五常、宾县和巴彦要打造主体功能区。远郊圈的尚志、依兰、木兰、通河、方正和延寿要实现错位竞相发展。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到2015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40亿斤以上。重点建设稻米、大豆、玉米、乳品、生猪、肉牛、肉蛋鸡、蔬菜、食用菌和林木10大产业带。加快壮大畜牧产业,实施300万吨奶、200万头肉牛、1000万头生猪、1亿只肉蛋鸡战略工程。到2015年,全市荣获中国农产品名牌力争达到40个,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0户以上。
建设主要城镇至城区三小时交通圈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加快公路网络建设,推进依兰至七台河高速、通河至依兰、尚志至五常、哈尔滨至阿城、哈尔滨至五常拉林等市域内交通大通道及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构筑以主城区为中心覆盖哈尔滨都市近郊的1小时交通圈,覆盖所辖主要县(市)的两小时交通圈,覆盖全市以及市域范围内各主要城镇的3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强水利设施、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15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0%以上,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实行城乡同步发展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教育救助等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做到先保后征。到2015年,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到2015年,贫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优先发展城乡教育事业。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到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将重点区域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
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工同酬
《意见》提出,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到2015年,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60%。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工同酬、同工同权。同时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管理职能向农村拓展,到2015年,逐步构建起城乡一体、运转协调、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对本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按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对本市籍已登记为“居民户口”的人员,在农村有承包土地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保留,同时依法享有和承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有的权利义务。对市外迁入人员实行准入条件的管理办法,加速城镇人口和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对外地符合政策迁入哈尔滨市农村登记为“居民户口”的人员,依法享有和履行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义务。到2015年,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乡一体化建设
《意见》提出,哈尔滨市将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管理制度。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促进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和公司企业流转。还将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投资制度,加快建立农村现代金融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制度。对纳入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由各级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城乡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