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暴雨后道路积水车辆堵 原因:管网普及率不达标
2010-07-01 10:05:2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左靓 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水中“划”车。

淌水而行

水漫街路。

雨中踌躇。

  东北网7月1日讯 连续多日高温天气之后,6月29日下午,哈尔滨市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不过这场持续近两个小时的大雨太猛烈了,加上排水管网普及不达标,致使哈市部分道路积水、车辆拥堵,着实给行人、车辆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

  现象:道路积水车辆拥堵

  6月29日17时,记者在南岗区长江路上看到,强烈降雨瞬间在长江路上形成了一个长两三百米的“湖泊”,随着雨量的增大,“湖泊”越来越大,不过十几分钟,“湖泊”里的水就灌满主路冲进辅路,紧接着又漫向人行道,一会的功夫,将人行道也淹没了。

  由于长江路与华山路交口处的地势较低,路面积水很深,不少等红灯的司机不敢将车停在路口,而是停在几十米外的积水较浅的路段。许多底盘较低的轿车因水太深不敢前行致使长江路拥堵。出租车司机王先生说:“不能再往前开了,前面水太深,车很容易陷在里面,红灯一变就得马上冲过去。”

  17时30分在南岗区衡山路,记者看到主道的积水有几十厘米深,许多小轿车不得不改道行驶。市民张先生说,“万千百货”附近的路已经堵死了,“我是淌水走过来的,那边积水太深,小车都陷在那了。”18时,记者在道外区南直立交桥下看到,整个桥洞俨然成了一个积水潭。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只有10余辆车从桥底经过,而每天从这里经过的84路和25路公交车也鲜有踪迹。据附近的居民李女士介绍,这里一到下雨就没有公交车,“我们也能理解,要是下大雨的时候从这里过,公交车很容易就陷在里面出不来”。出租车司机何师傅说:“南直路立交桥下逢雨必成河,大多数有经验的司机看见下雨都不敢往这开。”19时,记者来到道里区建国街,这里路面的积水已经没过脚面,将汽车配件商店开在地下室的赵先生正在用塑料管向路面排水。“一到下雨我的店就被淹,我只能向外面排水,没想到街道上的排水井漏水也这么慢。”赵先生说。记者看到,一些用自行车送货的人都推着车子走,问及原因时,送货的王先生说:“街道上水太深不敢骑,要是万一绊倒摔坏了货就麻烦了,所以只能推着车子走。”


  原因:管网普及率不达标

  据哈市供排水集团宣传部主任吕国振介绍,造成街道积水的主要原因是瞬间降水量大于排水量。近几个月来哈市多降阵雨,降雨时间不长但是水量很大,现有的排水管线难以及时排除瞬间倾泻的雨水,造成一些路面积水严重。同时,哈市某些街道的排水管道已经老化,而哈市政府规定某些新修道路在5年内不允许破坏,致使一些老化的管道不能及时得到维修和更换。以红旗大街为例,排水管规划之初没有估算排水承受能力,随着城市的发展,现有排水管道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要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就得重新布排水管线。

  记者从哈市供排水集团排水公司设施部了解到,目前哈市排水管线共有987公里、雨水井(井箅子)1.4万个、检查井(马葫芦)2.5万个。检查井主要起检查和疏通作用,在瞬间降水时并不能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所以哈市市区内仅有1.4万个雨水井负责收集雨水。

  “部分街道积水过深也和施工设计有关。”排水公司设施部的丛部长介绍说,某些路段设计之初本应将雨水井设计在路面最低点,但因设计或施工等原因导致雨水井并没建在道路的最低点,致使下雨时路面积水过深。据了解,哈市街路上百米之内至少应建有1处雨水井,但哈市许多街路雨水井的数量并不达标。再加上哈市排水是雨污合流制,即生活、生产用水与雨水排放同时使用一条排水管线。哈市每年新建的住宅楼、办公楼使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而排水管线的更新、扩容却没与城市建设挂钩,无法满足城市的排水需求。

  据哈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哈市主城区积水是管道老化及管网系统没有达到国家标准造成的。

  据了解,哈尔滨老城区的排水方式是“雨污合流”,所以遇到大雨,管道的容量就会很紧张,再加上哈市部分地区地势低,也会造成污水外溢等现象。

  哈市决定今年在大成街、和兴路等多个试点区域内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争取降低排水管道容量,同时在长江路、征仪路、保健路等6项新建道路工程中,对雨水、污水管线进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为启动推广“雨污分流”创造条件。

  业内人士指出,应及时建立有针对性的专项规划,让城市排水系统更加科学、完善。市政管理单位要对城区各个排水管网进行彻底察看,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路面积水,能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排水。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哈市还没有对城市积水建立一个完整的应对机制,负责城市建设的部门经常是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链接:发达国家这样防积水

  由于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发达国家内涝发生率较低。他们普遍采用了数字化手段提高管网养护的效率,使得地下管网始终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法国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长达2347公里,规模远超巴黎地铁,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由于拥有通畅的排气系统和纯净的空气,甚至被当作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如此发达的排水系统使巴黎可以从容面对一般的大雨乃至暴雨。

  德国汉堡市建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节水量能力。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地下蓄水,既能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能实现对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的绿化率很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径流。为防止城市积水,不少国家还在城市建设中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措施。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