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4日讯 6月28日一早,25岁的张磊像往常一样,不到八点就来到社区办公室,准备一天的工作。作为哈尔滨市首批大规模招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中的一员,他在这个岗位工作了11个月。这个从“社区老大妈”做起的人生选择,让年轻的张磊比同龄人“偏得”了许多东西。
去年4月底,南岗区面向全市招聘了182名大学生,作为政府雇员和社区工作者充实到街道社区,此举在全市首开先河。这182名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其中有3名研究生,基本都是80后,他们成为哈尔滨市第一批大规模招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
他们说:“对社区工作的琐碎有心理准备。在找不到更好工作的前提下,到社区工作也是锻炼。就业压力太大,我们能摆正心态。”11个月过去了,记者在南岗区和兴路街道办事处了解到,一年前17名大学生凭借着无畏的热情选择了“小巷总理”这一职业,但当这种无畏的热情逐渐转化为迷茫后,4人相继离开了这支队伍,其余13位还在迷茫中继续努力。
满怀热情,我们来了
这批大学生刚报到时,南岗区和兴街道办事处书记曲厚义和大多数社区干部欢喜得不得了。“有些意外”,说起对这些大学生们的评价,曲厚义用了这样四个字。这次他们办事处共聘用了2名政府雇员和15名社区工作者,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些孩子们的表现让他们不约而同交口称赞———“谦虚、有热情、能吃苦,除了经验少,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想象中‘80后’大学生的骄娇二气。相反,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为社区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大学生熟悉电脑、文字功底扎实、观念新、主意多……尽管他们还不熟悉社区工作,但大学生社区干部的到来确实让社区工作耳目一新。比如,进入社区工作后的一个月,17位大学生就建立了互助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工作心得。大学生们撰写的材料、编发的信息质量明显提高。社区的居民也很兴奋,看到大学生来社区巡逻,遇到大学生来调解矛盾,很多老年居民总会慈爱地拍拍他们的肩,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
“以前总觉得社区没什么事,很清闲,来了才知道需要做的真是太多了。”一边忙着接待来办事的居民,一边处理手头的工作,张磊几乎坐不下来。去年7月,从黑龙江科技学院毕业后,他通过招聘来到南岗区和兴街道办事处仪兴社区工作。由于读的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很幸运地成为这批大学生里为数不多的“专业对口”人才,但这里实际的工作又让他长了不少“见识”。“搞卫生、上门收费、给低保户送饭、帮助居民解决各种琐事,每件都很小,但都需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张磊说,这样的工作在别的单位根本接触不到,“学会与人沟通,学会耐心对待工作,是最大的收获。”在到社区工作之前,张磊曾在哈尔滨市一家私企工作了近半年,但能力与工作的差距,让他清醒地选择了重新择业。“以前一直认为自己读完大学能干好多工作,但通过找工作和实际干的经历,才发现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于是,张磊在去年5月参加南岗区组织的招聘会时选择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并通过实际工作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正确。“虽然收入比其他工作少了一些,但在这里积累的经验实在难得。
面对现实,我们迷茫
“每个月发到手的钱不到1000元,不够花啊,所以我们这些人都是‘啃老族’。”现实的残酷摆在这些大学生的面前。作为一名老前辈,南岗区和兴街道办事处振兴社区的王书记曾预言:“这些孩子前面的路,不好走。”社区工作远比大家想象的更加琐碎,直面形形色色的百姓,指责往往比认可要多。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不理想,十多年寒窗苦读出来的大学生何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他说:“我的孩子和他们年龄相仿,平心而论,我觉得社区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有些委屈了。”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大学生们到社区是来“过渡”的。王书记毕竟是过来人。果然,面对薪酬待遇和工作现况,几乎所有的大学生们都开始迷茫。
据和兴街道办事处团工委书记姜明介绍,该街道办事处一年中就有4位大学生离岗,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条件和薪酬问题。姜明介绍,去年该办事处为电表社区分去了一名大学生,可由于电表社区的工作环境很艰苦,办公场所设在半地下室,常年不见阳光,被分到此处的一名女大学生不到半年就辞职了。还有两名大学生社区干部由于报考了上级单位而离开了社区。在谈到大学生社区干部离岗情况时,南岗区和兴街道办事处书记曲厚义表示,“这种情况很自然,在社区工作成为这些大学生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他们也有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生活的权利,社区应该给予充分的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战胜自己,我们努力
“还会有人离开。”一名在岗大学生社区干部这么预言。尽管如此,在岗的13位大学生仍踏实地努力着。
“因为没有更好的去向,所以先做好当下。”他们无怨无悔地加班,日复一日地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调解邻里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家长里短……尽管对于前途是迷茫的,但他们依然踏实地努力着。社区和街道的干部评价说:“这些大学生谦逊、肯干,表现都很好。”
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的宋慧岩负责沙曼社区团委和统计工作,很多时候也参与低保户的走访工作。宋慧岩说,来社区工作一年来,给她最大的感触就是“成长”。有次,她随同社区书记到低保户家走访,她亲眼看到低保户家的贫困家境后,决心帮助这些低保户办实事。一张表格,宋慧岩都会亲自去低保户家取,办完后亲自给低保户送去,这样一来二去,宋慧岩成了社区低保户的好“管家”。宋慧岩说,“别看社区工作很烦琐,但都是关乎老百姓民生的事,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就没有小事。”
文兴社区的陶佳馨,是位有过两年工作经验的哈师大毕业生,她曾经在湛江做过教师工作。从人人尊敬的老师岗位一下到了“社区大妈”,角色的转变并没有让只有27岁的她有挫败感。相反的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区居民和社区同事的认可。文兴社区王书记亲切的称呼陶佳馨是自己的“电脑”,凡是要录入到微机里的信息都是她一手处理的,现在社区已经离不开这双“微机手”了。社区工作者们和居民代表都看好她。11个月来这位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为居民做了不少好事。比如代表居民和电信部门交涉,要回多收的信息费……在谈到前途问题时,陶佳馨说:“还年轻,以后的事说不好,也有可能会继续干下去。”
南岗区和兴街道办事处书记曲厚义告诉记者,在这段时间的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党组织选举中,已经有1名大学生成为党员,2名被确定为预备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