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4日讯 近日,我市大规模庭改、裸土地面整治工程全面铺开,可占据公共空间多年的大院私建房多数拒绝自行拆除,街道办事处、执法局只能自筹资金拆除私建房。
记者调查发现,在上半年我市展开的大规模庭改中,对于违章建筑执法单位没能开出一张罚单,拆除的1600多处个人违章建筑,处罚措施仅仅是一拆了事。而拆除私建滥建产生的成本成了执法部门、街道办事处沉重的包袱,因违章建筑影响大院庭改的情况屡见不鲜。
拆除私建街道办买单
前不久,道里区哈药路381号居民来电反映,因院内多处违章建筑得不到拆除,使大院庭改计划一推再推,他们盼望相关部门尽快推倒私建房,完成计划内的庭院改造。
对此,正阳河街道办事处的刘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早在今年5月就贴出通知,要求私建房主自觉拆除违章建筑,可通知发出后,仍有7处违章建筑拒绝拆除。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轮番游说,可一个多月过去了,7处违建仍屹立不倒。无奈之下,街道办事处和城管执法部门只好自筹资金,分两次将这些违建房全部拆除。刘主任苦笑着说,如果街道办事处没钱,这违建房还真拆不了。
拆除1个车库花万余元
昨天,道里区北安街34号大院居民来电反映,他们大院内的一处违章车库已经存在很久了,今年大院被列入景观庭院改造计划,可这处私建车库只拆了一半就放下了,居民担心今年大院的庭改是不是要因此“流产”?
对此,经纬街道办事处的国主任无奈地对记者说,这处车库和院内其他违章建房都在庭改拆除之列,可房主们死活不拆,甚至恐吓上门做工作的街道办人员,经过1个多月的交涉依然无人肯拆私建房。国说,他们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万余元的拆迁费,准备在最近两天与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将这些违建房全部拆除。
拆除违章房处罚缺细则
据了解,今年我市全力推进居民庭院、广场改造和裸露地铺装,将对城区内40万平方米裸露地实施覆盖;改造居民庭院500个;改造社区休闲健身广场50个……如此大规模的改造计划,涉及拆除大量的私建滥建房,如果都像上述社区一样,那将需要极大的一笔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如何解决大院私建房拒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相关部门面前。
记者随后走访了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法规科,据姜科长介绍,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公共空间禁止擅自占用、搭建棚厦。但按照目前的执法程序,不能对这些私建房开罚单,以拆代罚依旧是处罚私建的主要手段。在执法过程中,拆掉私建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很多时候相关部门因为拿不出这笔经费,拆违工作只能一拖再拖。
“这实际上不是在处罚私建者,反倒像在处罚相关管理部门。”姜科长无奈地说。另一方面,因为《城乡规划法》中没有提到相关处罚办法,目前对私建行为尚不能给予行政处罚。违法成本低,也促成了违章建筑的拒拆。
对此,姜科长认为,私建滥建是市民深恶痛绝的现象,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带来零处罚,降低了这些私建的违法成本,导致出现建起来容易拆起来难的现象。今后改造好的庭院也难保私建房不再卷土重来。为杜绝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应出台法规,对违建房限期拆除,对逾期不拆者给予行政罚款,用这笔罚款作为拆违基金。如此一来,既能震慑违建者,又使拆违资金有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