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7月23日讯 记者从哈尔滨市档案馆获悉,近年来查询婚姻档案等民生类档案的人次极速增多,而馆内负责查档工作的只有3名工作人员。市民查档的现实需求呼唤我国婚姻档案查询工作应尽快实现全国联网化。
哈市每天170人查档
据统计,2008年前的十年时间里,哈档案馆查档总人次在2万人左右,平均每个工作日的查询量不足10人次。而近十天以来,日查婚姻档案等民生档案内容的人次已经达到了170人左右,其中95%以上查档人要求查阅婚姻档案,查档后还要求出具“婚姻登记情况”证明,其目的是为了办理公证、出国、房产更名、贷款、再婚、离婚等手续。
22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哈市档案馆查档大厅内看到,前来查询民生类档案的人络绎不绝。手持结婚证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她去公证处办理相关公证手续时,被要求出具婚姻档案保管部门的“婚姻登记记录”,原因是现在“假证多”,公证机关无法识别她手中结婚证的真伪,必须有婚姻档案证明才能公证。
记者随机询问一位要求查阅自己婚姻档案的葛女士,据她说,前几天,街道办事处要求所属社区的下岗职工向街道办事处提交结婚证等四个证书,凭证补发某类费用3000元。可是她结婚18年来搬了三次家,结婚证找不到了。而要补办结婚证,就必须由档案馆出具“证明”。记者当日在现场观察发现,短短一小时左右,就有近50人提出了和葛女士一样的查档要求。
哈市档案馆利用处处长陈伟国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市民查档种类呈现出新变化,馆藏的婚姻等民生档案利用率快速增加,查档人次出现了阶段性极速增多现象。增多的原因有国家政府部门出台新的补助政策,需要出具婚姻证明;哈市多处小区动迁需要办理相应手续等。截至6月末,今年市民查询民生类档案数量已达3900余人次。
三名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
据陈伟国介绍,目前哈市档案馆婚姻档案数据库内只录入70年代至今的50余万份市民婚姻档案。此外的婚姻登记档案都保存在街道办事处或区婚姻登记处。查阅这部分档案,工作人员就要通过网络联系目前档案所在区的婚姻登记处,请对方协助查阅原始登记资料。目前哈市档案馆正与南岗区婚姻登记处进行互动式网络查询试点,而其他区未建立网络查询,查询工作相对较难。
陈伟国告诉记者,目前该处只有3名工作人员,日接待170余人次查档,造成3名工作人员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联网查询破解“一纸证明”
记者了解到,民生档案通指市民个人跟政府方面打过交道、在政府档案中留下记录的档案,比如房产登记、人事变动、毕业分配、工商注册、婚姻记录等。档案所属的证件出现缺失、丢失等情况,市民可由本人拿着身份证查档,然后持市档案馆查询后出具的档案说明补办相关证件。婚姻档案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哈市档案馆利用率最高的一类档案。
记者注意到,哈档案馆所开具的上述说明中特别注明:“此证明,只表明当事人在我馆所接收保管的婚姻登记档案中,无婚姻登记记录。”陈伟国指出,我国人口流动现象频繁,跨国、跨省婚姻情况多样,婚姻档案只能记录一段时间、一定地域内的婚姻情况,其证明效力局限性很大。但是随着贷款买房、遗产继承、出境游、涉外婚姻等经济社会活动的增加,结婚证、离婚证作为公民婚姻状况的重要法律凭证,用途越来越广。
陈伟国说,由于我国各年代、各地区的结婚证书差别很大,而且真伪难辨,公证机关、婚姻登记机关认为,单凭结婚证已经不能证明个人的婚姻情况了,必须出具档案部门的证明。然而随着造假水平的不断提升,档案部门出具的“一纸证明”也存在隐忧。另外,档案部门人员有限,很难满足市民的查档需求,因此,婚姻档案查询工作应尽快实现全国联网化,才能破解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