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近日,哈尔滨市公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多项措施引导居民到社区首诊,然而大部分市民仍然在发病后选择到大医院就诊,社区医疗水平不足成为实行社区医院首诊的瓶颈。日前,哈医大二院与道里区共乐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帮扶关系,在社区医院设立远程诊断,建立急重症患者绿色通道,同时加快全科医生的培养,以此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帮助社区医院走出首诊困局,让其获得了更多市民的信任。社区卫生改革这个“小杠杆”撬动了“大医改”,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医疗水平低
成社区首诊瓶颈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哈尔滨社区医院首诊率不到三成,六成多的居民对社区医院的医术和医疗条件不放心。
20日上午,记者在南岗区芦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门诊大厅内很冷清,静点室内只有几名年纪较大的患者正在打点滴。据中心主任陈超介绍,该医院每天前来看病的患者大约40人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是感冒发烧来打点滴的,“我们医院的医生都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完全有能力为社区居民治疗日常疾病,但是多数居民认为有病就得去大医院治。”陈超表示,社区医院患者数量少主要还是因为市民不认可,“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完全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在哈市另外几家社区医院,记者发现同样存在患者少的情况。
大医院三项帮扶
社区医院获居民信任
21日上午,当哈医大二院的专家来到共乐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义诊时,一下子就来了300多名患者,虽然大部分患者都是奔着专家来的,但是该社区医院依靠哈医大二院的支持,正在逐渐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
医疗水平低成为社区医院发展的瓶颈,也是政府提倡社区首诊遇到的最大障碍。记者在道里区共乐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了解到,该社区的社区首诊率非常高,每天接诊的患者超过百人,不但可满足医院自身运作,也切实成为社区居民看病的首选对象。
问及原因,该医院刘璐主任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我们共乐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医疗水平,首先,哈医大二院在该医院设立了一套远程诊疗系统,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让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接到来自哈医大二院专家的现场诊断;其次,哈医大二院与我们社区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到社区首诊的患者一旦出现急重症,会立即被送到哈医大二院。与此同时,社区医院会及时将患者的情况进行通报,患者不但不需要挂号和检查,还可以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获得专家治疗。此外,我们医院的20多名医生与哈医大二院建立了长期的培训关系,让我们的医生定期接受全科培训,提高医疗水平。”
紧密合作实现共赢
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告诉记者,通过派专家到社区医院了解情况发现,大多数社区医院的医生无论是学历还是医疗水平都很高,完全可以为社区内普通患者进行诊治,“我们帮助社区医院提高医疗水平,一方面让市民可以就近到社区医院就诊,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医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疑难杂症的治疗上,而不是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进行简单的诊断”。
据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进社区医疗机构的改革,让更多的患者到社区进行首诊,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三甲医院进社区的活动。目前,已经有部分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建立了帮扶关系,提高社区医院医疗水平,逐渐引导居民“小病不出社区”,使社区医院成为三甲医院“前置”门诊部,让三甲医院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优势更好地向社区医院辐射,改变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低的现状,改变市民对社区医院的认识。
案例
双向转诊
提高患者救治效率
与大医院建立长期联系,让社区医院获益匪浅,很多患者也感受到了到社区医院首诊的好处。60岁的常先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常年吃药,6月初,他来到共乐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时,医生发现他的心脏病情有所变化,就立即与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取得了联系,通过交流,于波认为该患者需要立即转到哈医大二院治疗。
当天下午,救护车就把常先生送到了哈医大二院,于波院长当天晚上就为常先生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这比普通到该医院治疗的患者省去了非常多的程序。为了帮助常先生节省费用,在手术后的第8天,哈医大二院就允许其回到社区医院治疗。“我们与社区医院建立了长期联系,他们的医生水平也不错,手术后在社区医院进行恢复完全没有问题。这样不但节省了患者在大医院住院的费用,也缓解了大医院的住院压力。”于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