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方山农场美丽的大草原。 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
![]() |
摄影爱好者被美景所吸引。 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
东北网7月28日讯 题:四方山农场打造草原风情小城镇 实现草原城镇相融合
记者 岳云雪
在美丽的大草原深处,有一个被称为草原人家的农场,那就是四方山农场。近年来,四方山农场依托特有的草原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努力打造具有草原风情的宜居、宜工、宜商、宜乐现代化小城镇。
四方山农场地处肇东地界,土地的ph值在7.8与8.2之间,土壤碱化严重。为了防止土地沙化,同时保住这片农场职工赖以为生的草原植被,农场从2003年开始大面积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四方山农场副场长蒋志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一亩地产草量在300公斤,这样每8亩地可供一头奶牛一年的吃草量,一头奶牛的纯收入对养殖户来说是3千元左右,这样算来8亩地要是种粮的话也不一定达到这个收益。目前农场退耕还草达到5000亩,人工播种了5000亩,职工采取浅翻深松的科学种草法,让草长得更为茂盛了。”草场得到了保护,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随着牧草价格的持续攀升,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四方山农场把目光投在了改善民生上。3年以前,这个农场村落稀疏,规划杂乱,房屋破旧,80%都是泥草房。为了彻底改善农场职工的居住条件,农场全面实施了整体撤队搬迁,新建住宅建筑面积26000多平方米。职工张松财告诉记者说,以前职工住的都是小草房,一下雨就漏。他去年搬到了场部,住上了近70米的楼房,他觉得能住上现在的房子,感到很满足。
在农场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有条件的职工住进了崭新的楼房,而一些没有条件的生活贫困户,农场出资为其建造了廉租房,让他们同样告别了泥草房。四方山农场场长助理陈涛告诉记者说:“农场对于这样贫困的农场职工建了一部分廉租房,共有84户,廉租房都是砖瓦结构的,相对泥草房,居住条件要上了个新台阶。”
农场副场长蒋志表示,今后他们农场还要建错落有致的标准化住宅区,农场的绿化率也要达到50%以上,以此把周围的地方百姓吸引过来,搞代工服务、承租承包,真正实现场县共建。他自信地告诉记者说:“我们农场现在正在搞外排水工程,今年投资了280万。另外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下一步我们准备走出去,向先进的农场、先进的地方学物业管理经验。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管理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绿色环保的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