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在吉林化工厂原料桶流入松花江后,为保证松花江水质安全,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8日晚紧急启动应急监测预案,对松花江水样实施24小时监测。今天,黑龙江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负责人就监测情况及具体技术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措施: 双管齐下监测水质19时许,记者在位于哈市道外区卫星路2号的黑龙江环境监测中心站看到,在5楼办公室里,副站长陈家厚正带领四名工作人员埋头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
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水质检测问题,陈家厚说:“目前我们采取自动监测和手动监测,自动监测就是指机器监测,对左段面进行取样。手动监测就是人工检查,需要工作人员到船上采水样,对左、中、右三个断面进行取样,结果更能准确些。”
陈家厚表示,在这次事件没发生前,监测中心站一直在长期跟踪监测松花江水质,只不过目前加大了监测密度和频次。“自动监测由原来的每四小时一次,增加到现在的每两小时一次。而手动监测由原来的每月一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四小时一次。”陈家厚告诉记者。
工作: 一天一夜未合眼采访中,陈家厚不时用湿毛巾拍打自己的前额。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8日20时开始,陈站长就没合过眼,一直守候在电脑前接收、分析、上报数据,完成一个又一个监测报告。“困急了,他就用凉毛巾来提神……”
陈家厚则说:“现在全站的工作人员都投入到水质监测上了,今天一大早,宋站长就带领一批人,赶到肇源、朱顺屯等监测点了,跟他们比,我这点儿辛苦不算什么。”
监测: 松花江水质无异常“截至29日14时,来自肇源监测站的水样PH值均在7.12-7.18之间,属正常范围。其他常规监测指标也未出现异常。”陈家厚一边拿检测单给记者一边说,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他也参与了,当时主要污染物为硝基苯,硝基苯属于金属物质,在水中比较稳定,遇水不溶解。而这次主要污染物为三甲基一氯硅烷,由于其遇水即放出氯化氢(盐碱),因此主要检测PH值。
专家: 此次原料桶泄漏 一般对人体无害记者就吉林化工原料桶流入松花江一事采访了黑龙江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张贞浴。张贞浴认为,三甲基一氯硅烷遇水将产生两种主要物质:氯化氢(盐酸)和六甲基二硅氧烷,一般对人体无害。
张贞浴说,三甲基一氯硅烷遇水和空气释放出氯化氢(俗称盐酸),而后形成三甲基硅烷,三甲基硅烷又形成六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氧烷比较稳定,毒性小。盐酸经过大量水稀释后,会造成水的PH值降低,一般对人体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