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东西南北中,普遍缺技工”,这是今年年初在珠三角等地出现“用工慌”时流传最广的一句话。而今,技工短缺特别是高级技工不足在我省已经有所显现。有关人士称,我省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技工人才储备丰富是重振老工业基地的必要条件之一。
现状:高级技师缺 普通技工少
8月6日,哈尔滨市某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招聘高水平焊工的广告在媒体醒目刊出,如果符合条件的人被聘用,每月最高可赚8000元左右。然而,尽管咨询的人很多,但符合招聘条件的却寥寥无几。而且,该公司高薪难招高水平焊工的事并非个案,几年前,青岛一家公司曾用16万元的年薪招聘高级模具技工,但最后也没招到。
除了高级技师难招,普通技工同样“千金”难求。据哈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场共有1200余个技工需求,而登记求职的仅480人。
困境:巢已筑好 不见凤来
8月下旬是我省某技师学院新生报到的时间,可截至记者采访时,只有800多人报名,与该校招生计划数相去甚远。记者调查发现,招生难的情况在多个技校均存在。按理说,专业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人才短缺、入学没有考试“零门槛”,再加上就业形势乐观,技工院校招生应该不难,但现实情况却一直不容乐观。
为了鼓励学生报读技校,我国2007年起出台政策,农村户籍、低保家庭的学生连续两年每年可获1500元助学金;从去年秋季起,技工院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21类涉农专业和部分农村贫困学生(占在校生的15%)免学费。
为了满足就读学生更高的求知需求,我省也对百余所技校资源进行整合,陆续建成11所技师学院,目标是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师。此外,技校毕业生可以取得技工毕业证和技术等级证,为就业提供“证书”资格保障。
巢已筑好,缘何不见凤来?
误区:家长重学历 轻技能
每年,江南造船厂、吉利汽车制造厂、上海锅炉厂等知名大企业都要到我省技校招聘,他们看中的是我省技校机械加工、数控机床、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等20多个品牌专业培养出来的个个是“硬手”。据省人保厅统计,我省大中型国企85%以上的一线技术工毕业于技校。2009年,我省技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6%,部分学校的培训订单已签到2012年;很多人都成了大型国企的生产骨干、班组长和中层技术管理人员。
然而,我省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火热却与学生报读不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哈尔滨技师学院院长戴春禄表示,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读技校,觉得孩子当工人自己没面子,“但目前很多本科、专科生都到技校‘回炉’,这说明现在是技能立业的时代。”
“技工待遇低、工作苦脏累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技工的工作环境很现代化,月薪成千上万的也不少。”黑龙江技师学院院长王臣告诉记者,“评上高级技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
前景:职业技能教育迎来“春天”
“从表面上看,专业技工人才短缺是社会传统观念的问题,其实它的背后是体制问题。”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院长刘智勇认为,“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个人在接受完成义务教育后,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是并行、并重的,有的甚至把职业技能教育当成终身教育。而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严重的体制弊端。”
刘智勇所说的体制弊端,是指他在招生时经常被家长问:“在你们技师学院念完三四年,孩子的学历相当于本科、大专还是中专?”这个问题,他无法回答,因为归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的技工教育没有资格颁发学历证。他一直盼望着,同样在学校修完规定课程的技工教育能够纳入学历教育管理系列。
让刘智勇欣喜的是,日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已被写入其中,《纲要》还提到,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刘智勇满怀信心地说:“职业技能教育正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