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街上,随处可见拉客的“残疾车”。
黑龙江新闻网讯 10日上午,记者又接到不少读者打来的电话。读者赵女士在电话中气愤地说:“现在很多黑车都装成‘残疾车’掩人耳目,大摇大摆地在街上宰客营运。”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个案
平时打车20元
“残疾车”要70元
“从淮河路到商大游泳馆,平时打车只要20元左右,可我竟花了70元。”赵女士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她在淮河路与黄河路交口附近打车,一辆棚顶挂着“残疾人用车”标志的红色出租车停了下来。赵女士虽然有些疑虑,但因打车实在困难,便上车了。
上车后,赵女士发现司机根本不是残疾人。到了目的地后,赵女士一瞥计价器——77元,“走啥道能跑这么多钱啊?”赵女士气愤地说。司机表示如有问题,可向出租车管理处投诉。
下车后,赵女士向哈市出租车管理处和残联进行了投诉,但两个部门均表示此事不归自己管理。
调查
为防执法检查 健康人备拐开车
14时许,记者搭乘一辆大众出租车,驾驶员杜师傅告诉记者,目前,在哈尔滨市区至少有数百辆带有“残联”标识的“黑车”,经常在通乡商店、公路大桥、玛克威等地出没。杜师傅说,他认识的很多套牌车司机都去开“残疾车”了,因为这种车上道营运,交警很少查。他说,“残疾车”多来自报废的夏利车,成本不过一两万元,装有计价器,像正常的出租车一样拉客。
据杜师傅介绍,他基本每天都能在南岗区征仪路哈理工南区附近看见一辆报废的“绿色捷达出租车”,车上挂着“残联”棚灯,车内空车灯、计价器一应俱全。“司机是一名四十多岁的光头男子,在其座位边放着一根拐杖。我起初以为他是残疾人,但一年前我遇然发现,他的腿根本没毛病。后来听其他的哥说,该男子在那儿拉活儿至少三年了,一直没人查。为防执法检查,他特意在车里放了一根拐杖,据说拄拐走路的样子跟残疾人一般无二,根本看不出。”
场景一
时间:中午
地点:通乡商店门口
情况:一辆牌号为“黑AFL620”的红色夏利“残疾车”正在等客,司机身体健康。
场景二
时间:12时19分
地点:中山路上
情况:一辆棚顶挂着“残联”、牌号为“黑AJ0783”的红色夏利车在路边等客,司机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不是残疾人。
执法
管理陷入真空 大家都怕惹麻烦
对此,哈尔滨市出租车管理处表示,他们从未给“残疾车”发过营运证,该事应该由残联管。而哈市残疾人联合会表示,“残疾车”不能从事营运,他们已将此类情况反映给了有关部门。
一名交警接受采访时表示,残疾人是特殊群体,他们执法时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身份,或多或少都有照顾,何况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人是真正的残疾人。
“解决残疾车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整合各方面力量加以解决,仅依靠一个职能部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如果没有政府牵头,任何一个部门都不会也不敢主动出面,都怕惹麻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