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手机短信诈骗“六大”陷阱 省消协:慎重查验再操作
2010-08-11 10:37: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贾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1日讯 近期,一些消费者向省消协反映,他们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让他们不堪其扰甚至蒙受损失。根据消费者实际遭遇的情况,省消协揭秘手机短信诈骗“六大”类型陷阱。

  一是冒充客服诈骗钱款型。如发送“友情”提示:“尊敬的用户,您在我行申请办理的信用卡年费1000元将于次日在您卡中结算,详情请致电免费服务热线:xxx xxxx xxx,中国xx银行。”当回拨其提供的电话号码时,冒充银行客服的不法分子往往会提出为你查询银行卡状态等理由,套取你的银行卡帐号和密码。

  二是以销售低价走私品为诱饵诈骗钱款型。利用少数人爱贪便宜的心理,发短信谎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汽车、电脑、手机等廉价走私物品出售,并可低价邮购,等你交了定金或者托运费后则以验看购货人资信实力为由,窃取你的信用卡卡号和密码,最后用伪造的信用卡将你的存款提走。

  三是诱导你回电话“骗”取话费型。如“您的朋友139xxxxxx16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xxxxx收听”。而一旦你拨打了这个电话收听歌曲,你就会被“吃掉”高额话费。四是低息贷款利诱型。以“低利息、无需担保办理贷款业务”为名群发短信,当你回复对方时,对方往往以叫你存入指定账户一定数额的现金作为预先支付的利息,而当你存入利息要求对方兑现贷款时,对方可能再以别的理由让你继续支付钱款或者已经无影无踪。

  五是“汇钱救急”型。如“爸爸(妈妈),我在某地出了交通事故(或我的钱包被偷了急需钱用),请汇XXX元到我朋友(同学)的银行卡上,卡号是:xxxxxxxx。”有子女在外地读书、工作的父母最容易成为此类短信的受害者。六是以提供奖品、奖金为诱饵诈骗钱财型。如发送:“我是某公司举办庆典及手机幸运抽奖活动的公证人员,您在此活动中已经中奖,请您支付“邮费”、“税款”到xxx帐号,于x月x日领取奖品。”或是通过“飞信”发出“非常6+1”中大奖信息等。

  省消协警示消费者,收到陌生手机号码发出的短信,要高度警惕,细心辨别,冷静思考,做到“不贪心、不着急、先查验、细核实”或者不回复、不理睬;一旦发现是诈骗短信,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