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7日讯(记者李博) 一个2001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的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哈蜚村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踏上了一条“吉祥兴旺”之路,如此的转变,凭借什么,在示范村建设上经验是怎样的,近日,“示范村建设书记网上谈”专题节目走进依兰县哈蜚村,专访依兰县委书记王春生。
东依完达山脉,西邻松花江水,王春生把哈蜚村此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以“借水兴财,兴牧发财”即“农业立村,牧业富村”作为自身发展的定位。借助松花江优质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利用距离县城仅9公里的有利位置,把“樱桃谷肉鸭养殖加工项目”引入哈蜚。示范村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目前,哈蜚村的提水灌站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其中,旱改水接近2000亩,今年末有望达到5000亩,全面实现水田的“育秧工厂化”、“水田方田化”、“全程机械化”、“渠道硬化”,以粮立村,以粮兴村。在牧业富村上,总投资4000万元的樱桃谷肉鸭养殖项目,采取“三赊、三保、一提供”的经营方式,即企业赊鸭雏、赊饲料、赊药品,保证不论大小全部回收、保证同等价格回收、保证每只鸭纯获利1.2元,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和防疫服务,整个项目安置富余劳动力4000人。实现年纯收入达到4000万元。
关于哈蜚村的建设经验王春生总结为四抓,抓规划,抓发展,抓环境,抓素质。在谈到新农村建设遇到的难点时,王春生表示,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认识提升上还有一段路要走,大多数农民对政策不理解,村民共建参与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创新载体,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真正自主参与,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这仍是一项重中之中的工作。新农村初期建设投入很大,在资金上,多轮驱动,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发展生产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