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黑龙江:除了红肠、大列巴 亮出你更炫的宝贝
2010-08-24 09:15:52 来源:生活报  作者:于鸿斌 王妮娜 王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核心提示

  每届文博会上,龙江旅游纪念品争奇斗艳,引人瞩目;而文博会后,这些特色游纪念品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样的怪圈在我省旅游纪念品产业上存在了很多年。

资料图:剪纸艺人在“方正剪纸展”现场表演剪纸技艺。

  黑龙江新闻网讯 多少年来,红肠、大列巴作为哈尔滨的特色旅游商品,也可以说是黑龙江最有名的旅游商品,是旅游市场的绝对主力,而后继的商品却迟迟接续不上来。我省的旅游纪念品产业远没有形成规模。据相关的统计,在国外,旅游纪念品的收入可占旅游产业总收入的40%-60%,而我省所占的比例只有约10%。专家呼吁,加强我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拿出具有龙江特色的纪念品,为我省的旅游产业开发全新的增长点。

  有好景点但缺特色商品

  “好的旅游纪念品能代表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被称为旅游的标志或者是特色旅游的徽章,旅游纪念品能够创收,同时,也是一种宣传,好的旅游纪念品可以说浓缩了旅游文化和景观特色。”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旅游管理系的牟维珍副教授说。

  “有些地方本身就有特色产品,别的地方买不到,这种纪念品属于传统旅游商品,比如古巴的雪茄、法国的美酒等等。”牟维珍说,哈尔滨的红肠属于此类,而另一些是旅游工艺品或者是旅游纪念品,这部分商品与其他的商品一样,需要进行研发、推广以及销售。

  “有人把旅游纪念品比作NBA的特许商品,旅游景点就是有巨大市场号召力的明星。”牟维珍说。而我省的现状却是,有了明星,却没有明星代言的商品,这不能不说是对明星效应的一种巨大的浪费。

  红肠、大列巴是老哈尔滨人留下来的手艺,新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在我们的印象中很难找到,全省转一圈,玉雕或者是首饰之类的工艺品占据绝大多数,不管是省外还是省内生产的,设计都是大同小异,这样的小商品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它代表了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小小纪念品也能做成大产业

  “你可不要小瞧了旅游纪念品,小商品也能有大收益,也可以做成大产业。”哈尔滨市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王静说。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国内著名旅游景点九寨沟的旅游纪念品产业。去过那里的游客必经一处旅游纪念品市场,里面有各种银饰、宝石项链、围巾、毡帽等等,同时,在九寨沟的景点里面还有许多的纪念品销售摊位。不论哪里出售的,其样式都差不多,可见是规模化生产出来的,原来就在成都附近,有着数家达到一定规模的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据估算,九寨沟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每年可达十几亿元,九寨沟的景区特色也随着这些精美纪念品被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旅游纪念品如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可参照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参考义务小商品市场的成功经验,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生产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而我们现在的许多旅游纪念品,像鱼皮画、陶器等等还以小作坊生产为主,这样的产品属于手工艺术品,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纪念品,也无法适应大多数旅游消费者的需要。”王静说。

  “规模化给旅游带来的好处太多了。”王静认为,我省的旅游纪念品应走规模化的道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省曾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工业游恰恰是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最好资源。温州的打火机曾经是国内最著名低档货,而如今结合工业游,温州人已经把打火机变成了旅游纪念品,成为国内游客竞相珍藏的对象。

  “工业游卖的不是商品,而是工业文化,反观我们自己的工业游,变成了到厂子里转一圈,然后买东西,生产大米的卖大米,生产豆油的卖豆油,这就让工业游变味了。”王静说。


 

资料图:哈洽会上国外参展商对我省特色旅游纪念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旅游纪念品突围靠地域特色

  “旅游纪念品想做大没有那么容易,它像其他商品一样需要进行研发和设计,我省有黑土文化、冰雪文化、俄罗斯文化、东北少数民族文化,这么多可用作产品研发的文化资源没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纪念品,不能不说有点遗憾。”牟维珍说。

  旅游纪念品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产品,既然是文化产品就要有文化的内核。牟维珍说,哈尔滨传统的红肠、大列巴就有特征明显的文化内核,那就是俄罗斯文化,反观我省一些旅游景点新出现的纪念品没有什么地域的文化特色,在黑龙江买可以,到南方去买也可以,这种纪念品的命运注定是昙花一现。

  在地域特色开发上,国内的一些兄弟城市走在了前面。比如大连,二十年前,大连发展旅游业就打出了海洋牌,除了建海洋世界之外,他们的纪念品都是和海洋动物有关的,这些海豚、海马等,适合各种年龄、文化层次的消费者的口味,由不得你不掏腰包。

  “其实,我们不缺少文化内核,我省的许多文化资源远比大连的海洋文化更有地域特色,比如我们的鱼皮工艺品、桦树皮工艺品,已经形成了系列的产品链条,但就是没有加大力度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牟维珍说。在本地特色纪念品中,民间工艺品一直被各界寄予厚望。但缺少平台,民间工艺品难以突围。她认为,黑龙江旅游纪念品应依托历史及民俗文化、冰雪文化、特色饮食文化、传统工艺、标志性景点及建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铜坐龙、桦树皮画、冰雪艺术品、东北民俗剪纸等精品。


 

资料图:俄罗斯套娃

  把旅游纪念品连锁到景点

  至今已举办5届的黑龙江文博会,给龙江旅游纪念品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如何让这个舞台变成常态化的旅游产品商店?哈尔滨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肖利哲教授建议,借助文博会和本报发起评选的“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之机,把龙江旅游纪念品按门类收集起来,并制定统一透明的销售价格,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开遍龙江的各个风景区,是一条旅游产品营销的快捷之路。

  据肖利哲介绍,目前,我省和哈尔滨仅有一家旅游商品的集散中心。说到龙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上,树木制民间艺术品有桦树、楸核桃、椴木、杨木、橡木系列;皮革旅游商品有鳇鱼皮、鱼皮、蛇皮、貂皮系列;工艺美术品有芦苇画、羽毛画、布雕画、丝线编织等系列;历史文化纪念品有铜坐龙、铜镜、水晶石灯、满族剪纸、赫哲族桦树皮画、鱼皮浮雕、满绣等系列;民族民俗艺术品有陶瓷风景彩盘、仿真冰雪版画、煤雕、蛋雕、冰雪山水画、黑陶、陶瓷、粗陶、玛瑙、文化服饰等上千种品种。

  有了这个店就有了龙江旅游纪念品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点,接下来,还要把点连成线,再形成商品辐射面,让每一个到龙江来旅游的游客,在一个景区内就能挑选到龙江特色的全部旅游纪念品。肖利哲说,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形成了有景区就有旅游纪念品店铺的格局,才能让龙江的旅游产业链更完整,旅游产业也才能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