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三沟一河”治理后臭水沟将变身为城市绿色生态廊道
2010-09-03 09:29:4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翘楚 王媛 徐光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内河综合整治效果图

何家沟综合整治效果图

何家沟群力污水处理厂效果图

  东北网9月3日讯 在“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工程部部长郭立杰的记忆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雨水冲刷而成的马家沟是一条清渠,当时的沟里可以钓到鱼,还能抓到很多泥鳅。然而,随着两岸住户和排污企业的逐年增多,每天约40多万吨污水向河内排放。到了上世纪80年代,马家沟彻底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垃圾河”。

  与马家沟一样,同是城市内河的何家沟、信义沟及阿什河,历届政府都曾经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但终因工程量大、资金投入多、地方财力不足等原因,未能如愿以偿地达到理想目标。

  今年,“三沟一河”综合治理被纳入全市“中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24日,我市成立“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指挥部,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林铎任总指挥,全面启动“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此次综合治理的规划目标是:让“三沟一河”三年后化蛹成蝶,由臭水沟变身为城市绿色生态廊道。

  “中兴”命题下的标本兼治

  用郭立杰的话说,对于内河的治理,哈尔滨人“醒得早、起得晚”。但是,历届政府的努力,为日后的治理做了重要的铺垫。

  今年“三沟一河”综合治理被纳入全市“中兴”发展战略。8月24日,市“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市建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局推出“三沟一河”治理方案。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指挥部总指挥林铎在会上强调,“‘三沟一河’治理工作是一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出发点是维护民利、排解民忧、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必须调动全市上下各方面力量,强化组织保障,迅速形成工作合力。”这一切,向全市人民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政府有决心、有信心打好“三沟一河”综合治理的战役。

  接下来的行动也给市民带来了信心。在不到一周时间里,沿线十几万吨垃圾被清走四分之一,沿岸各区为达到有效治理纷纷多措并施:率先启动马家沟三合屯至朝阳屯段征地拆迁的香坊区,针对“三沟一河”沿线平房、棚户区居民较多,现有垃圾站点、公厕数量偏少且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决定在沿线设置垃圾容器,并新建10座水冲式公厕;道里区将在何家沟沿线设置120个果皮箱,6个钩臂式垃圾箱,同时设置垃圾转运站和公厕。

  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治理方案则着眼于突击治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9月10日前清除“三沟一河”沿线垃圾,对沿线按二类街路标准管理,建立卫生环境长效管理机制;9月份开始,全面启动“三沟”污水截流工程,年底前将完成“三沟”管线单岸敷设,实现污水封闭收集,消除污水明沟排放造成的污染;年底前,“三沟一河”沿线的涉水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将达到100%,直排河沟的污水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精品工程

  面对一轮轮的整治,再追溯历史上由“污”变“清”、再由“清”致“污”的反复,百姓不能不心生疑问:“三沟一河”之病究竟能否根治?此次综合治理后能变成什么样?

  “要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水平施工建设,全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这是市“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代市长林铎提出的明确要求。据了解,按照这一指示,规划部门将通过规划设计,构筑起污水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水系建设与完善功能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整体规划设计体系,为“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提供规划依据。通过实施污水截流和治理、河道清障、引清水入沟、绿化及两岸综合开发改造等工程,把“三沟一河”建设成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于一体的绿化景观生态廊道,形成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环境新格局。

  专家称,内河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污染治理、河道整治、生态景观恢复等内容,其中生态景观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对于“三沟”的治理,将根据不同地段区域功能和文化特点,进行生态恢复、贯通沿河游览道路,同时通过生态水岸的适当延展、变化,构建湾、滩、溪、湖、岛等多种河流景观节点和湿地,打造内河滨水独特的景观体系。


 

  “碧水环城”景观将现冰城

  挖掘“三沟一河”丰富的水资源,做足“水”文章,是此次综合治理的重头戏。按照生态水系规划,三年之后,原来的污水沟将变为碧水环城。

  【何家沟】 将在全流域形成蜿蜒曲折、自然流畅、宽窄适宜的生态滨水环境,成为水清、岸绿的“都市绿肺”和城区滨水景观廊道。

  【信义沟】 原有平直的排污河道将改造成为有一定收放、曲折自然的水系,将多种景观节点有机结合起来,使信义沟内河水系水体更为丰富自然。

  【马家沟】 二期流域基本在城郊段,将以自然形态河道为主,与城区段景观相贯通融合,形成稳定完善的马家沟内河生态系统。按照恢复“三沟”生态、打造滨水景观长廊目标,以乔灌结合、花草相配,进行绿化景观建设。

  【阿什河】 未来的阿什河将在不同区段呈现不同的滨水景观特色:西泉眼水库至阿城区上游,打造河流生态廊道,形成鱼塘、大棚、采摘园的观光旅游区;阿城区段,形成金源文化滨水景观;出阿城区至入哈尔滨市区段,形成富有乡土气息、蜿蜒曲折的家乡河流;哈尔滨市区段形成多样性的河流形态,河滩公园和湿地公园为主。同时依势沿阿什河布局旅游、生态农业、房地产等三大产业。河道两侧滨水空间建成具有中西合璧式风格、中国古典风格的园林风光小镇、东北亚经济发展论坛活动场所及国际观光旅馆、酒吧、会议中心。

  “三年,就是三年时间,‘三沟一河’将由昔日臭水沟变成城市的绿色生态景观廊道,与松花江一起成为哈尔滨城市的亮丽风景。”郭立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语气中充满自信。

  2010年“三沟一河”综合治理工作任务时限表

  工作任务

  集中清理信义沟和马家沟沿线积存的各类垃圾

  集中清理阿什河和何家沟沿线积存的各类垃圾

  实施拆违、清障工作

  进行清河湾小区内施工暂设拆移和残土外运

  马家沟郊区段污水截流管线工程建设

  何家沟污水截流管线工程建设

  信义沟污水截流管线工程建设

  阿什河污水截流管线工程建设

  排污企业治理

  深化完善治理规划体系

  完成标准

  清理后的“三沟一河”达到“两平五无”标准。即:护坡平整,堤岸平整;水面无漂浮垃圾,护坡无垃圾杂物,堤岸无人畜粪便、垃圾杂物,绿地无垃圾杂物,沿岸树木无吊挂杂物。在清理、运输、消纳过程中不发生二次污染

  按照确定的时限、标准完成拆违、清障工作,妥善解决拆违、清障中的各种矛盾

  按规定时限完成

  完成三合屯至朝阳屯段等4段、16公里污水截流管线单岸敷设,实现污水封闭收集

  何家沟治理工程主要完成建安二道街入口处等25段、26公里截流管线单岸敷设,实现污水封闭收集

  信义沟治理工程重点完成上游河段等3段、7公里的污水截流管线单岸敷设,实现污水封闭收集

  完成化工泵站到规划龙凤路段等12段、5.7公里截流管线敷设及化工泵站等3个泵站建设,沿河形成单岸单管(渠)污水截流收集系统,实现污水封闭收集目标

  沿线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达到100%,排污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完善综合治理规划体系,深化“三沟一河”治理规划


 

  完成时限

  9月10日

  9月10日

  9月5日

  9月5日

  11月30日

  11月30日

  12月20日

  12月31日

  12月20日

  11月30日

  牵头部门

  市城管局

  市城管局

  市行政执法局

  水务局

  市城投公司

  市建委

  市建委

  市建委

  市水务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三沟一河”治污史

  马家沟 上世纪60年代,政府部门曾组织编制名为“马家沟河畅想曲”的马家沟改造规划,提出从万家灌区提松花江水引入马家沟;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国家计委投资1760万元建设了“跃进桥拦河坝”及太平区下游污水截流渠;上世纪80年代,我市对儿童公园南岸实施污水截流;上世纪90年代初,新发小区建设指挥部结合新发小区的建设和“落马湖”改造,建成了大成桥至宣化桥段的“新发小区试验段”。但是,马家沟河的4次局部整治,终因缺乏总体规划,没有达到根治效果。

  1996年,马家沟综合整治工程纳入城市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有关部门采用上游兴建水库蓄水、下游设堰将松花江水倒提等方式治理。通过拆迁沿岸私建滥建、危房棚户区和工业废污水排放严重企业,改变了马家沟部分地段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同时对沿河两岸进行绿化植树和公园建设。历时近10年,投入资金近9亿元,马家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结束。但由于水源补给问题,河水却很少见清。

  何家沟 2000年我市启动何家沟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前期工作,2006年启动试验段工程建设。现已完成上游平房区段及下游道里区段10公里污水截流管线及方渠施工,实施了埃德蒙顿路至顾乡大街试验段的综合整治工程。但因建设资金的掣肘,何家沟治污改造工程进展迟缓。

  信义沟 2005年,我市开始筹备信义沟综合整治工程。

  阿什河 为整治阿什河环境,近两年,我市重点在其上游进行了畜禽养殖业强化管理、退耕还林还草、整治两岸无序采沙、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等工作;在下游进行了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整治棚户区直排生活污水、清理两岸垃圾、治理排污企业等工程。但这些对阿什河污染远未起到根治作用。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