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教师节回访乡村教师 向辛勤的老师致敬
2010-09-10 09:51:4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苏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童言稚语,溢满真情。黑龙江日报记者 苏强摄

  黑龙江新闻网讯 在第二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回访了曾经报道过并引起社会关注的我省三位乡村教师:他们当中有身患白血病仍与病魔作抗争的支教大学生苏丹丹;有双侧股骨头坏死却一直站在讲台上的“感动人物”胡秀华;还有坚守在偏僻教学点31年始终如一的乡村教师王明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只要有求学的孩子,作为教师就要坚持下去。


翻看着记者带去的书籍,孩子们满心欢喜。

  “好一点我还要上讲台呢”

  苏丹丹粉笔无言写感动

  在哈医大二院血液科18号病房,苏丹丹带着口罩坐在床上静静地看书。与一年前相比,她的精神状态大有改变,眼睛里有了光亮,头上也长出了浓密黑发。苏丹丹告诉记者,因为患病牙齿都松动了,现在已经全部换成了假牙,总是困扰她的牙病没有了。丈夫宋占东说:“丹丹已经好多了,在家能简单地做一些饭菜,走上些路身体也不感到太虚弱。如果不是社会各界的帮助,我真不敢想我们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从去年开始,支教的教师工资涨了,现在每月工资是1000元,还补发了一些工资。苏丹丹去年还参加了城镇医保,这次化疗之后,一些医疗费用可以医保报销。宋占东说,去年县里就很照顾苏丹丹,按大病救治的上限给报销6000元钱。“虽然整个病情治疗下来,还需要六七万块钱,现在情况我已经很满足了。”

  主治医生王京华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苏丹丹的病情比较稳定,由于两人的钱不多,各界捐款也用的差不多了,近一两次,苏丹丹来做化疗,一些必要的检查都没有做,一天只做一次化疗,这样看不利于对病情的进一步掌握,也不利于用药。目前,只按小剂量来治疗。王医生说,按目前治疗来看,康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需要跟上后期检查和营养补充。

  现在苏丹丹最盼望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快些好起来,争取早日站在讲台上。在治疗期间,她每天只要身体允许就看初中的数学教材。“我就是不想让自己的业务生疏,好一点我还要上讲台呢。”苏丹丹笑着说。

  齐齐哈尔教育局财务处的有关人士表示,如果在给苏丹丹治疗期间,真的因为资金困窘而影响到了治疗效果,会给与一定资金的帮助。

  背景

  苏丹丹是克东县昌盛乡山河村学校的一名支教教师,一年前患了“m3型急性白血病”。因为家境贫困,同为支教教师的宋占东举债救妻子。2009年5月19日,本报以《病榻红烛在生命的边缘燃烧》为题,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哈医大二院血液科的医护人员,省工会、省教育工会、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克东县教育局、黑龙江新闻网的网友以及哈尔滨的退休老教师等,都纷纷伸出关爱之手,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为苏丹丹捐款十几万元。9月2日,记者在哈医大二院血液科见到了来完成治疗计划的苏丹丹老师。


  “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王明玉守在山沟志不悔

  9月3日上午,记者所乘的面包车在桦南县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前行,因为前两天这里下过雨,路不太好走,在距离夹信子村还有两公里远,一辆拉石头的大卡车横翻在路中央,记者只好下车步行。40分钟以后,终于看见那个没有任何标志的三间房子教学点。那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让记者知道,新学期这里还是一切如常。

  王明玉老师正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们上语文课。距离上次采访来这里两个月过去了,孩子都长高了。因为没有毕业生,村子里也没有适龄儿童上学,王明玉老师教的还是6名学生。王明玉告诉记者,新学期开始要有毕业生了,再加上课本有些难度,暑假期间,他就已经开始备课。王老师说,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一直比较弱,也和家长说过多次,希望给学生们买一些适合他们看的课外书籍。可是这里出村子一趟不容易,所以孩子们很少看到课本以外的书籍。

  记者此次带去了特意给这里的孩子购买的图书和学习用品,几个孩子拿到手后非常高兴。王老师也高兴地说,这些书够孩子们看一大阵子了。我要给孩子们在教室里建立一个图书角,让孩子们好好爱护这些书。

  王金宇同学今年升到了六年级,明年面临毕业,所以王老师在学习上对他抓得紧一些。王金宇说,我会努力学习,毕业考出一个好成绩来,回报王老师。记者离开教室时,王老师目送着记者真诚地说,希望全社会都能像黑龙江日报这样,多多关注山区里的孩子。

  在回去的路上,记者接到王明玉老师发来的短信:“这么远给孩子们送书,让我很感动,这必将激励我干好工作,我不会离开孩子们,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背景

  距桦南县20多公里有个驼腰子镇夹信子村,因为这里偏僻,孩子们无法去远处的学校上学,镇中心小学在这里设了一个教学点,教师王明玉从21岁执教至今已有31年,他未曾离开过这个教学点,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知识。7月12日,本报以《村头总有读书声》为题进行过报道。


  “讲台上耕耘着是充实的”

  胡秀华期待风雨化彩虹

  9月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在家休息的胡秀华。胡老师刚从哈尔滨治疗回来。原本那家为她免费治疗的医院计划治疗一个疗程,可是看着五个月的保守治疗过去,效果不明显,医院表示还是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于是胡老师又回到了通河的家。“虽然医院说不能保守治疗了,可是我感觉治疗这段时间,左腿还是减轻了一些病痛。”

  眼看着开学了,胡秀华因为右腿疼痛加剧,而不能行走,干着急上不了讲台,其语气中有些无奈。她说:“这些日子,我很想念我的学生们,想念我的课堂,我的讲台。可是这病,让我什么想法也实现不了了。”

  她现在腿疼,只能靠去痛片维持。她担心吃止痛药时间长了,对大脑伤害,就是身体好了,也不能教学了。据了解,治疗她的病要十多万元的手术费用。大女儿正在读书,小女儿在哈尔滨打工,四处打零工的丈夫为此还是一筹莫展。

  面对这些,胡秀华表示,她会坚强,只要自己的病情有所减轻,就会重新回到讲台上。能多教一些学生,她在讲台上耕耘的日子就是充实的。

  背景

  胡秀华是通河县通河镇建设村小学的一名教师,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她支撑着残疾的身体,20余年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09年度“感动哈尔滨”人物。今年1月18日本报《胡秀华:贫与富的辩证者》报道了她的故事。报道刊发后,引起了社会关注。哈尔滨市一家医院免费为其治疗近5个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