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哈尔滨市酝酿已久、饱受争议的出租车“低速等时”将在下月实施。
据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出租车管理工作的蒋主任介绍,哈尔滨市即将实行的低速等时的计费方式为车辆时速低于每小时12公里时开始累计时间,累计每5分钟按1公里1.9元的标准计费。而起车价和1元钱的燃油附加费暂不在调整之列。目前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正在同市政府、市物价局进行沟通,就“低速等时”存在争议的一些细节进行最后完善。
的哥:赞声一片
而早在“低速等时”方案敲定伊始,飞达实业出租汽车公司就曾对实行“时距并计”计费方式以填表的方式调查过出租车司机的意见,出租车司机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赞成”。
出租车司机曲师傅讲,“低速等时”无论停走都可以合理收费,出租车的效益无疑会有所提高,因此他很期待这项政策。而且听说新换的计时器和GPS系统能监督出租车的拒载、拼客等行为,能缓解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因为打车而产生的纠纷。
出租车司机赵磊讲,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讲时间就是金钱,由于城市交通不好造成的堵车、车速慢影响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因此考虑到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实行“低速等时”合情合理。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有部分司机担心“低速等时”开始实行以后,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他们的理由是,打车成本的提高会降低乘客的需求。而一旦出现堵车的情况,乘客也可能采取直接下车的方式拒绝等时。
乘客:心里不爽
家住黑龙江大学附近的小赵对记者讲,自己工作的地方是在秋林公司附近。由于路况不好每天坐公共汽车需40多分钟。按照现在的路况条件,原本打车20元左右的车费,实行“低速等时”后就可能涨到35元以上,他说,接受不了。他认为交通拥堵根本原因是道路不能容纳过多车辆,不该把等时的钱转嫁到乘客身上。
居民孙女士也认为,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的问题是道路资源不足所致,属于“硬件”问题,如今“硬件”问题没能解决,却总在“软件”上做文章。即便一定要给出租车补贴也应该政府、乘客、车主共同承担,而不是全由乘客来拿。
改观:事实检验
对于哈尔滨市的市民来说“低速等时”其实早就不算陌生了。早在2006年哈尔滨就开始着手研究“低速等时”。只是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停在纸上。目前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4个直辖市,只有哈尔滨、大连等少数城市没实行“时距并计”。综合来看“低速等时”似乎是大方向,不过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交通难题。“低速等时”也并非包治出租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许多城市的“低速等时”都是伴随争议声实行的。实施“低速等时”,是否真的会给哈尔滨的出租车运营服务带来较大改观,最后还是要靠实践来检验。值得一提的是,下个月哈尔滨市大部分路改工程即将竣工,路况会得到很大改善。从理论上看,届时打车出行会比现在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