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创“三优”、环境整治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我们在年初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市)区,走访调研,制定和下发方案,检查推进,迅速启动了创“三优”、文明城市活动。我们把创建“三优”文明城市作为检验政府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大力实施“五大工程”,使鸡西的城乡环境更靓、秩序更好、服务更优。
(一)绿化工程。进一步落实市、县(市)区及有关行业部门领导造林绿化工作责任制,将造林绿化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对不达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公路绿化,对公路两侧栽植行数提出了要求,行数最低要求是鹤大公路、201支线两侧各8行;省道、旅游路、口岸路和鸡密南线两侧至少各3行;县乡道两侧至少各2行。村屯绿化,要求护村林行数不能少于6行。计划到明年全市消灭“光腚屯”。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实行整山规划,小流域推进,确保造一片,绿一片,成林一片。农田防护林建设,编制完成全市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构建功能完善的防护林体系。江河湖库渠绿化,重点突出乌苏里江、穆棱河等主要河流护岸堤林和青年水库、兴凯湖环湖林带建设。为解决春季造林时间短、化冻晚、挖树穴难度大的问题,对规划的村屯、道路绿化,一半以上于去年秋季就完成了整地、挖穴,为今年春季造林赢得了时间。
(二)洁净工程。针对城市社区、物业小区、街道、乡镇、村屯等重点部位,组织开展了全民环境卫生整治会战,动员全市40余家党政机关、中省直企事业单位7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到社区、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环境卫生义务劳动。
(三)规范工程。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县(市)和区两个层面的行政审批权限,实现了行政审批数额、名称、依据、类别、时限的“五统一”。对城市出入口、铁路沿线、公路及城市街路两侧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垃圾堆放、排水不畅等问题进行彻底清理,规范户外牌匾、路标、宣传栏等设施。
(四)监督工程。建立县(市)区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每月组织一次通报,开展一次联评,进行一次督查,把整治情况、联评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并设立曝光台,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曝光,促进整改。把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鸡冠区、滴道区两名乡党委书记,在近期拟提拔副处级考核中较为优秀,就是由于环境整治工作落实不好,被暂缓提拔。
(五)优质服务工程。深入开展“改进作风年”活动,制发了“双五条禁令”专项举报活动,在新闻媒体和市政府信息网站公布举报内容及举报电话。加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力度,分别召开部分非公企业代表和省、市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负责人、监督员代表座谈会,共梳理出影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17个,对反映较集中的问题进行专项反馈,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改。成立了“服务项目落实、促进环境优化”7个推进组,对投资超5000万元的大项目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促进了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对具有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综合管理服务职能的59个单位进行作风满意度测评,把排名后10位的单位作为“重点管理单位”,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代表市委与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帮助查找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方案在《鸡西日报》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对排名后11~15位的单位作为“重点督查单位”,整改方案也在媒体公布,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很大震动,有力地推进了全市作风建设。
(作者系鸡西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