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国字号”兰岗西瓜:昔日有瓜不愁卖 今年有地不种瓜
2010-09-19 09:10: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谷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9日讯 近日,记者在宁安市兰岗镇采访,了解到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兰岗西瓜面临窘境,昔日201国道旁的“十里瓜摊”如今只剩6个摊点,种植面积缩水一半以上,已经不再是当地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西瓜之乡土豆“当家”

  1983年开始发展西瓜种植的兰岗镇,距离牡丹江市约40公里,是镜泊湖旅游目的地必经之路。随着上世纪90年代旅游热的兴起,兰岗西瓜随镜泊湖游客的赞誉而扬名全国。2009年“兰岗西瓜”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政府授予兰岗镇“西瓜之乡”的称号。

  9月5日下午,记者在201国道兰岗段沿途看到,昔日号称“十里瓜摊”的兰岗西瓜路边销售摊点只剩6户瓜农。瓜农们告诉记者,今年兰岗西瓜种植面积减少了一半以上,当地农户大多倾向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仅土豆的种植面积就已达3万亩,是西瓜的3倍,所以沿路销售西瓜的摊位也“缩水”。途经兰岗的游客张先生说,几年前他曾在“十里瓜摊”购瓜,那时候瓜摊沿路摆放,绵延10余里,长长的西瓜阵营和购瓜所停的游客车队及游人相对应,景象壮观。

  记者从兰岗西瓜协会会长马玉顺处了解到,今年兰岗西瓜种植面积已经减少了1.5万亩以上,外地购瓜客商少了3成,产量、销量、种植者照比往年都呈快速减少态势,“西瓜之乡”出现了“土豆当家”的尴尬局面,其“国字号”招牌难敌往日。

  名牌西瓜为何减产

  为什么西瓜的种植面积极速减少?自称有20年种瓜经验的赵立国告诉记者,今年他和其他兰岗人一样,将自家的70亩承包田“三分天下”,分别种植了西瓜、土豆和其他农作物,其中土豆的种植面积最大。据他说,之所以这么种的原因是西瓜不“保准”,有的年头赚有的年头赔。西瓜抗自然灾害力较弱、成熟期有效销售时间短,而土豆、玉米等作物抗自然灾害力较强,损失较少,这样分开种植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马玉顺还指出,除了自然灾害易影响西瓜收成外,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西瓜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商贩们不必再远途到兰岗拉瓜。此外,近年来西瓜价格没有明显上涨,每年平均批发价都在0.3元至1元左右徘徊,而土豆等其他农作物的涨势却连年迅猛,今年土豆平均收购价在每公斤1.4元至1.6元之间,价格照比往年翻倍。

  记者在兰岗瓜农中了解到,西瓜地“重茬”种植口感不佳,租地费用较其他地方高等原因,导致很多瓜农“外流”,已经大约有三四百户有丰富经验的“瓜把式”,到大庆、齐齐哈尔或吉林等地租地种瓜,他们也带走了一批原来兰岗西瓜客户。

  “国字号”要摆脱困境

  据马玉顺介绍,兰岗西瓜协会成立于1988年,多年来已将西瓜推广行销到全国数10个大中城市,为农民带来数千万元收入。与此同时,许多西瓜协会会员还成为了种植西瓜的行家,先后有400多人到外省及俄罗斯、缅甸、老挝等国家和地区承包瓜田或指导西瓜种植。兰岗西瓜的鼎盛期是2004年前后,当时协会向瓜农推荐了市场罕见的礼品瓜和精品瓜,年初就开始组织瓜农早扣棚、早育秧,并向瓜农推广一系列先进的栽培技术,引导他们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施用有机化肥和国外的无公害菌肥,保证西瓜品质。由于下手早,当年兰岗西瓜提前10天上市,赶上6月末的旅游旺季,利用时间差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面对现在“土豆当家”的尴尬局面,马玉顺提出了调整种植品种、发展棚室种植的突围之路。他说,目前,兰岗西瓜多数是“地雷”“大长条”等传统单一品种,口感单一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而一些新品种如黄瓤无籽西瓜等品种在全国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今后协会将努力促动瓜农发展棚室,种植新品种西瓜。每万平方米棚室瓜地的收入是普通瓜地收入的2倍,能赚1.5万元以上,但兰岗目前种植西瓜的棚室不足25栋。

  兰岗镇副镇长宫学志认为,改变以往单一种植瓜类为主的耕种方式,逐渐将兰岗镇变成“瓜菜经济作物专业乡”,由其他见效快、收益高的经济作物来弥补瓜农们种植西瓜收入不稳定的缺陷,才能保住“西瓜之乡”。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