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21日讯
“菜篮子”工程有效减灾 秋菜主产区大丰收
每年进入10月后,我市的居民就开始准备过冬了,买秋菜贮藏是居民准备过冬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我市遭受了倒春寒、干旱和连续高温等自然灾害,市民关心的秋菜情况如何呢?9月16日记者驱车采访了郊区秋菜主产区。
近年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已成为我市秋菜种植基地之一,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看到,虽然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秋白菜、大葱、马铃薯仍长势喜人,一派丰收景象。随同采访的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彦华感慨地对记者说,从6月中旬开始,出现了连续20多天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0多度,当时,正值秋菜种植季节,种植的秋白菜遭受严重旱灾,在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引进抗旱、高产新品种,全区农民夜以继日打机电井、上喷灌,克服旱灾带来的困难,抢种补种秋白菜,为确保今年秋菜大丰收奠定了基础。
随后,记者来到梅里斯乡大八旗村,在宽广的秋菜基地,记者看到一眼望不到边儿的大白菜,在阳光映照下水灵灵的;排排大葱,枝叶挺拔茂盛;一垄垄金黄马铃薯,含笑挤出地面。在乡村路上、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来自山东的大货车在装运大白菜。
9月16日上午9时,记者走进大八旗村一户农家菜地看到,一大群农民正在砍秋白菜,去掉黄叶,干干净净地把每棵大白菜用黄纸包上,然后装入丝带中,用小四轮车运到路边,装入来自山东等候的大货车上。菜地主人杨金翠告诉记者,今年她家在洋葱地里套种秋白菜20亩,长势良好,每亩产量可达到7000斤至8000斤,今天雇佣了20多位乡亲来帮忙,每斤8分钱,卖给来自山东的客商,去年刚开秤时,每斤2毛8分钱,天气变冷了,这么多菜,必须马上出手,都说今年菜价高,却买不上好价钱。
一位姓张的蔬菜种植专业户对记者说,他种了15亩牛心秋白菜,亩产少说也得8000多斤,3亩大红萝卜,也能超过3万斤。在旁边一块马铃薯地里,记者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田间里拔大草,她叫杨双艳,是大八旗村农民。她说,今年种植马铃薯18亩,每亩产量可达到5000斤,由于干旱少雨,将减产一成,价格要高于去年,将在国庆节后上市。
上午10时,记者来到一片长势喜人的大葱地。正在给大葱灌水的李和告诉记者,他今年种了6亩大葱,长势好于往年,每棵大葱都在一斤左右,每亩产量可达到7000斤,将在国庆节前上市。
据站长王彦华介绍,今年仅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就种植各种秋菜1.6万亩,其中白菜1.1万亩,萝卜0.05亩,胡萝卜0.12亩,大葱0.03亩,甘蓝0.1亩,马铃薯0.2亩,预计总产量可达到6.98万吨,每年在满足市区供应的同时,70%销往外地,今年吉林等地受到严重水灾,外销的秋菜将大于往年,秋菜价格将高于去年。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我市郊区“菜篮子”工程得到长足发展,今年虽然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但由于基础防御措施普遍提高,受灾程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让市民的“菜篮子”都能装满装好。
土豆价格预计每斤1.2元 秋菜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又是一年秋来到,农民辛苦耕作的成果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了,多品种的秋菜已经陆续的进入市场,满足百姓冬储需求,现在市场上的大葱已经大批量的上市,土豆也陆续进入市场,白菜将在“十一”国庆节前后大批量上市,而秋菜的价格同比去年将会稳中有升。
记者从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了解到,今年秋菜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增加了10%,去年秋菜的批发价格为白菜0.28元/斤、土豆0.5元/斤、大葱0.3元/斤,而今年的批发价格则是白菜0.08元/斤、土豆0.6元/斤、大葱0.3元/斤。今年一些地区自然灾害严重,大批量蔬菜运往外地达70%左右,秋菜储量减少,因此造成短缺现象,导致了菜价的微幅上涨。
昨日上午7时,记者来到铁锋区铁东大市场看到,大葱已经涌入市场和部分小区中,市场售价则在0.4元到0.5元/斤不等,去年最好的大葱价格在0.4元/斤,去年土豆的价格在0.6元/斤,今年的土豆价格在0.8元到1.2元/斤不等,白菜将在“十一”国庆前后大批量上市,现在市场价格是0.3元/斤,与去年持平。
记者从市农委市场信息处了解到,今年的蔬菜价格从1月份开始就在一直上涨,而去年的秋菜价格处于平稳状态,今年预计大葱价格在0.5元/斤、土豆在1.2元/斤,白菜还没有大批量的上市,预计价格在0.3元/斤到0.4元/斤之间。
多部门积极配合保供应 秋菜进城一路绿灯
昨日早6时,记者在我市龙沙早市看到,秋葱上市销售正旺,市民们多数骑车、雇车采购,不少市民期盼农用车进社区送秋菜上门,同时,不少农民也在静候秋菜进城的一路绿灯。记者在市农委、城管、交通等部门了解到,今年秋菜供应期为10月1日—11月10日,期间为了便民、确保秋菜供应畅顺,秋菜依然走“绿色通道”。
据了解,秋菜销售方法为产销直接见面,农民可以走街串巷送菜上门或在各区划定的交易场地集中销售。中心城区交易场所分为龙沙区、建华区和铁锋区三部分,龙沙区有林艺街等9个区域、建华区有新江路等3个区域、铁锋区有工校街等8个区域(详见表格)。
各部门仍对秋菜进行实行优惠政策。在秋菜供应期内,以菜为“证”。凡是农民进城销售的秋菜(白菜、土豆、大葱、洋葱、萝卜、胡萝卜及延后生产的其它小品种)一律免收过桥费、过路费、工商管理费、占道费。对多渠道贩运秋菜的,开辟“绿色通道”。对持有市蔬菜产业协会制发的“绿色通道通行证”的蔬菜运输车辆执行不封锁,不设卡,不限价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外埠运菜车,各部门将优质服务,免检、免罚,积极促进我市蔬菜外销,增加农民收入。
城管及交通部门提醒消费者,到交易区购菜后允许领车到家门口卸菜,但要尽量避开城市主干道和早晚交通高峰时间(早7:30—8:30,晚16:30—17:30),以便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而且卸菜所造成的垃圾,农民应随车带走或卸到指定垃圾站。
市民“储秋菜”习惯悄然改变 小品种秋菜储量增加
又是一年秋来到,大大小小的运菜农用车也陆陆续续的开进城里,鹤城市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储秋菜运动。虽然在早市购买秋菜的市民人头攒动,但明显少了几分热度。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近年来市民储秋菜的数量呈现明显减少之势,郊区农户秋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都有所减少。
“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到秋季几乎家家还都储备秋菜,用来过冬,而短短十多年的功夫,别说周围人储秋菜的少了,就连我们老两口储秋菜的量也都少了很多。”家住东市场小区的刘大妈向记者感慨道。刘大妈老两口今年都六十多了,三个孩子都已经工作成家,按照老习惯,他们每年入秋都要“积酸菜”、晒萝卜干什么的,十几二十年前,孩子们都上学的时候,秋白菜、秋葱、秋土豆的购买量相当大,光白菜就得买500斤。刘大妈告诉记者,那时冬天真是没啥吃的,除了白菜就是土豆,要是不储菜冬天很少有新鲜蔬菜,即使有,价格也很贵。而如今,生活好了,孩子们也大了,即使是冬季,菜市场、超市里的新鲜蔬菜也是品种丰富,价格也不贵,即使不储秋菜也能过冬。再说,现在这些年轻人根本也没有储秋菜的习惯,也就我们老两口多买些白菜、土豆什么的,到时候腌个酸菜,孩子们喜欢吃就上我们这里取,这倒也方便。现在储秋菜一年也就100多斤,光白菜就500斤的时候再也没有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是人们“储秋菜”习惯改变的主要原因。记者从我市个大早市了解到,购买秋菜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除了自己吃外,帮孩子腌酸菜的占到了九成,但购买量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这也说明,人们生活习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物质的丰富,储秋菜的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年市郊秋菜的播种面积与商品量比去年有所减少,白菜、土豆、大葱的产量同比都有所下降,但芹菜、胡萝卜等小品种秋菜的产量有所增加。”市农委市场信息处王庆东处长告诉记者。据王处长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市郊秋菜的播种面积为39419亩,预计商品量为136115.36吨。其中,大白菜播种19188亩,预计商品量89217.5吨;土豆播种面积11991亩,预计产量20747吨;大葱播种面积2649亩,预计产量9436.2吨。